孫中山和宋慶齡的婚姻與生活/黃鵬武

  • 2010-07-12
 孫中山生於民國前四十五年,與宋慶齡結婚時已經是四十九歲的中年人,宋慶齡生於民國前十八年,那時是二十二歲的年輕女子,宋慶齡的父親宋嘉樹是孫中山的好朋友,但是他們的婚姻,宋氏夫妻都不贊同,尤其是宋慶齡的母親。因此,他們的婚姻不但冒著和宋家決裂的危險,而且那時封建思想尚存的年代,社會上的禮教人士嘲諷和非議也是相當激烈,可是二十二歲的宋慶齡於西元1915年(民國4年)畢業於美國衛斯理女子學院,對這些語論和難題並不在意,她說:「我回國參加孫中山的領導革命運動,就是把自己的命運跟孫中山領導的運動結合在一起,而且還要有自我犧牲的精神,因為任何事業如果沒有危險和犧牲生命的勇氣,都不可能有成就。」正好那年孫中山發動反袁世凱恢復帝制,二次革命失敗暫退日本,而宋慶齡從回國途中,經日本探望在那裏旅居的父母,與孫中山不期而遇,這其間兩人接觸的時間詳細的了解了國民革命的失敗過程(附註一),孫中山談論十次失敗的經過,同志前仆後繼,孫中山對蒙難革命黨同志那椎心之痛,斷腕之恨,不勝感慨萬千,屢不成言。她看到孫中山雖然屢經失敗,一點都不氣餒,堅定的把革命事業繼續下去,因有更多的了解而更加的尊重他,這時她還自告奮勇的自薦承擔孫中山的秘書一職,從此就在孫中山身邊幫他起草公文,在一起工作建立起了真摯的友誼,從這一連串相知、相處的過程中,進行了論及共同生活的婚姻事實。其實宋慶齡在少女時代,就是一個勇敢而果決的女孩子,她不但讀書用功,成績優異,性情也溫雅可愛,而且關心國家大事,儘管年紀還小,每當孫中山在她家和父親談論革命事業,她總是熱血激揚,慷慨萬千,她有一次對孫中山說:「中國非革命不可!我們要推翻中國君主體制,建立一個有民主的新政府,我要跟你一樣為這個目的而生,為這個目的而死!」這樣的話竟出自一個女孩子的口中,使孫中山非常感動,在場的人都感到驚訝,孫中山對她說:「妳當然可以幫我,革命事業非常艱鉅,希望每個人都可以幫助我!」她十五歲就離開這個多難的自己國家,到美國留學,可是她總是念念不忘自己的國家,擔心著孫中山和他的革命運動,十八歲那年,中國傳來辛亥革命的消息,父親宋嘉樹為她寄一面中華民國的新國旗,她立刻把國旗升起來,高呼中華民國萬歲的口號,還在校刊上發表了一篇題目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事件」的文章,她二十歲那年從美國衛斯理女子學院畢業,就決定要與孫中山這個志在開創中國民主共和的先行者同生同死,永不分離的把自己的命運和事業緊緊的聯繫在一起。
 他們的年齡並不適合於婚姻的條件,在當時一般的適婚對象所認定的是男大於女的,那麼該如何計算呢?許多人都認為是,女方是男方歲數的一半加七歲,例如男方是二十歲,女方就是十七歲,那麼男方五十歲,女方應是三十二歲,這就是民初時期多數所認定的雙方適婚歲數,因為他們的年齡相差甚多,所以難怪宋嘉樹夫婦並不樂觀,當然在家庭的生活中,在表面看來不是很圓滿,因為孫中山先生逝世時,宋慶齡才三十三歲而已,那漫長的人生她只有孤單的走過,而且這也是宋慶齡早就意料所及的事,所以這個女中豪傑,不僅是中國的偉人,也是全世界少數的偉人,還有一點值得一提的是,人的婚姻家庭的組合,大部分人都選自真正發自愛情的感應,而不是適合和合適,合適與愛情並存的圓滿又高尚的家庭,才是最快樂幸福的人生,宋慶齡和孫中山的婚姻當無遺憾,因為他們共同生活里程雖然只有短暫的十一年,但是擁有共同的理想和偉大的目標,讓自己的國家五千年來的封建制度的君主政治,成了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體,他們最初的希望,在同盟會成立於東京之日,如孫中山所言:「予之希望,則為之開一新紀元,……,一敗再敗,而猶冒險猛進者,仍未敢望革命事業能及吾身而成者也。其所以百折不回者,不過欲有以振起既死之人心,昭蘇將盡之國魂,期有繼我而起者成之耳:::。」這只是為國為民犧牲奉獻,沒有絲毫名與利的自我希求,像這樣志趣相投的夫妻家庭,既已擁有對方,就已足矣!又何必天長地久;相皆到老!
 我們國人都知道國父孫中山先生在病危時,有江精衛寫的「國父遺囑」,那是針對國家大事。但是還有一份「家事遺囑」恐怕就有許多國人並不知道了!那份「家事遺囑」是在1925年2月24日在北京病危時,口述由別人記錄,3月11日,他逝世的前一天,親手簽了名而生效,原文如下:「余因盡瘁國事,不治家產,其所遺之書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慶齡,以為紀念。余之兒女已長成自立,望各自愛,以繼余志。」此囑:她所謂的衣物只有自己穿過的一些舊衣服,兩千多本的書籍,住宅是坐落於上海香山路7號,這幢房子是旅居加拿大的僑胞,大家一起集資為他購買的,只有五個房間的小樓房。這就是她們家的所有財產,和他們過的婚姻和生活。
 附註一:
 第一次失敗:民國前17年11月16日,廣州起義失敗
 第二次失敗:民國前12年10月22日,惠州起義失敗
 第三次失敗:民國前5年5月22日,潮州黃崗起義失敗
 第四次失敗:民國前5年6月2日,惠州七女湖起義失敗
 第五次失敗:民國前5年9月1日,欽州起義失敗
 第六次失敗:民國前5年12月11日,鎮南關起義失敗
 第七次失敗:民國前4年3月27日,欽廉上思起義失敗
 第八次失敗:民國前4年4月29日,雲南河口起義失敗
 第九次失敗:民國前2年2月13日,廣州新運動起義失敗
 第十次失敗:民國前1年4月27日(農曆3月29日),廣州起義失敗
 本文參考資料:國父思想 劉順昌編著 人生之樂 過世杰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