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的白色巨塔/涂美珠(5)

  • 2011-08-18
 (續前)事實上我想說的是,那些執勤的醫生們可以彼此研究病情、多培養一點責任感、收起那些互相較量的心態,多投點心思在病患病情身上,也許就可以減少病患的無奈與無助,因為要知道,醫生的傲慢,還有那些無處不在的惡質醫療的存在,終將會擊垮了病患活下去的機會!如果病患未能對自己的主治醫師有信任感的話,再大牌有用嗎?
 引導反思:我想提出一個深深停留在自己記憶層裡的一位值得大家敬重的老醫師。他住在我們故鄉的市場旁,開設了一家小診所。以前的社會並無健保體制,當他看到貧苦的病患,非但沒有向他們收醫藥費,還幫他們付了車錢讓他們回家去。如此有醫德的醫師,他們的德性能否流傳到現今社會之中?當初他內心所想的是醫好病人,而不是醫個病人可以賺多少錢,或者是可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又或是病人為了感謝他,而送他幾個匾額,可以懸掛在醫院的川堂上,老醫師他內心沒有其他想法,純粹就為了醫好病人罷了,富有同理心與同情心的他,又毫不計較的給患者們點錢,就是不忍心看到他們因病而苦,還要受如此遭遇罷了。
 回頭看看現在台灣的醫療界,一堆醫生為名、為利不為別人只為自己,之前是如此,難道連今後也要這般嗎?適時設身處地、為人著想,這是從小的身邊事,怎麼人在一長大後就忘了呢?而且是換了一個職位,人的心態就因而變的高高在上,怎能就這樣忘了根本了,這又是為什麼了?台灣是個健保體制的國家,但醫護的品質難道就不能改善、提升嗎?只能做一些技術性的、機械性的動作而已嗎?醫護人員是人,病人也是人,這差別在哪裡呢?難道身為醫護人員有朝一日就不會成為病人嗎?立場就不會對調了嗎?想想吧!若某天,躺在病床上的就是奄奄一息的自己時,疼痛、病魔已困擾的自己身不由己,而偏偏遇上的醫護人員,態度就跟之前的自己沒兩樣時,那時是不是就是自己變成「剉咧等」了呢?同理心,難道就那麼難以被感受到嗎?想想吧!如果有天立場對調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