蘿蔔的滋味/ 潘憲榮

  • 2011-11-25
秋冬時節,到菜市場,很多攤位都在賣蘿蔔,看到一位老阿嬤拿了一袋白蘿蔔,她強調是自己種的,白白的蘿蔔,看起來滿鮮嫩的,買了兩條回來煮湯,味道果然不錯。
蘿蔔閩南話叫「菜頭」,是小時候常吃的佳餚,蘿蔔含有豐富的維他命,尤其白蘿蔔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蘿蔔有白、綠、紅、紫等顏色,一般講「菜頭」,大多指的是白蘿蔔。在四、五十年代蘿蔔也是家家戶戶常種的蔬菜。菜頭的煮食方法非常多樣,除了清炒、涼拌、煮湯之外亦可做蘿蔔糕和醃製蘿蔔乾,在所有蘿蔔料理中,我最喜歡吃的就是蘿蔔蛋,小時候一碗蕃薯簽飯配蘿蔔蛋,大家都會吃得津津有味。蘿蔔蛋真是貧窮年代的高級享受。在農業社會裡經常會聽到「會鹹,才吃得飽!」蘿蔔乾正符合這項條件,因此非常受歡迎!
為了讓蘿蔔的食用期能拉長,醃製蘿蔔乾便成了鄉下非常流行的工作。醃製蘿蔔乾是將新鮮蘿蔔切成一小塊、一小塊之後,經過醃製、陰乾、曬乾等步驟,要有耐心,而且時間要拿捏恰當。有一回和母親一起醃製蘿蔔。母親說:「醃製蘿蔔乾要照步驟來,加鹽的分量要適中,鹽巴加太少,不入味,太多則太鹹,過程要嚴謹,成品才會甘甜美味……」醃製蘿蔔的程序不複雜,但必須環環相扣,不可馬虎,傳統的美味製作,處處皆學問,要醃得好,真需要累積無數的經驗。
大概是受童年的影響,長大之後對蘿蔔的料理,仍然特別具有好感。尤其是蘿蔔糕,彷彿散發著一股特有的吸引力,也許是因為有媽媽的味道吧!小時候過年母親一定會做年糕和蘿蔔糕,讓全家人打牙祭,將蘿蔔糕煎得香香酥酥的沾大蒜醬油,口感滿不錯的。踏上軍旅之後,過年經常無法返鄉過節,只能於春節過後買塊蘿蔔糕,解解鄉愁。有一回,特地去南門市場買了一塊知名的蘿蔔糕,雖然味道不錯;但還是少了一份難以言喻的滋味,那份融合親情的味道,似乎無可取代。
六、七十年代,二度戍守馬祖莒光島最讓人懷念的佳餚就是蘿蔔。當地老百姓說:「愈冷,蘿蔔會愈好吃!」果然如此,馬祖的冬天特別冷,經常在十度以下,所以蘿蔔也特別好吃。那時,招待後方來的勞軍團或是貴賓,最上等的佳餚就是本地的蘿蔔料理,如排骨蘿蔔湯、涼拌蘿蔔絲……等,這些美食常讓貴客讚不絕口。當然,弟兄們冬天吃火鍋,最受歡迎的食材也是本地蘿蔔,那份甘甜的美味,讓人難以忘懷!
蘿蔔愈冷愈好吃,也許蘿蔔和人一樣,越能經得起環境的考驗,越能展現優越的品質。蘿蔔多麼美好的佳餚,不但營養可口,更融合著很多美好的記憶……。蘿蔔真是大自然賜予人類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