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病魔糾纏的夢魘/涂美珠

  • 2012-03-12
 每個人都有生病的經驗,無論病情的輕重如何,滋味肯定是不好受,任誰都不喜歡;生病也是一種生命中的逆境,如何讓自己從逆境中成長,是我們必須學習的生命課題。從小到大,經歷過無數次大大小小的病痛,我們學到了什麼?生病的時候,人很容易感到孤苦無依、無所適從,一顆心就不知要安頓在哪?每當生病的時候,都會有一種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感覺吧。
 那是一次深刻的回憶,令人無法忘掉的經歷。生病的時候,不但自己受生理的苦,家人也跟著操煩勞心,其實,人在生病的時候,才會發現自己真的好脆弱。身體的病痛有時候也是對人的一種警惕,讓我們知道生命的脆弱、無常,不知道什麼時候病苦疑難會來臨,警惕我們要趕快把握人生,今天不做、今年不做之事,因為我們都不知道是否還有明天、明年可做?因此能時時刻刻警惕自己不敢懈怠。
 生病只是當事者的一部份,並不會因為身體生病而導致人格全部跟著一起病了,可是久病纏身,則會讓人產生厭倦世間之苦,想要活下去,還要受病痛所苦多久的心態則互相衝斥矛盾著,受困於所依託的身體和世界之中。然而,這是當初生為人的眾多所需概括承受的事情,相對地它也是那麼的重要,病魔來訪時,不僅拒絕用疾病來界定自己,而且更加可以發揮生命歷程的信念;面對的不只是身體而已,還須考量認知所在;當個體的行動變得遲緩,食慾跟著減退,常常夜裡眼是閉著,身體卻還是清醒著,久久無法入睡,如果有這些情形發生自己有可能是進入病魔的管區了。當意識到身體所發出的訊息時,心裡要保持鎮靜,不要一生病就覺得自己完了;生病是正常的,這只是人活在這世上之重要的體驗過程;如果對疾病的症狀與維護個體健康多一些觀照力,就不會覺得生病是件很可怕的事;來的時候不必興奮,走的時候不需難過,因為這都是正常的世事。
 孩子生病的時候,母親會用手摸孩子的額頭,母親的手常撫慰孩子,像百合花一樣涼,像玫瑰花瓣一樣柔軟,這一摸包藏無限慈愛,也帶來無限的安全感,那病似乎就好了一半;在孩子的心靈中,覺得這雙手總是這樣溫柔、體貼,那股力量仍在引導孩子向上向前奮起!但這一次我發病時,那雙手卻已不在。
 討厭的病毒,讓生龍活虎的我變得無精打采,臉上被取而代之的不再是精神昂昂,而是那副虛弱的樣子;我們的心,太脆弱了。因為自己的心,太脆弱,所以在生病的時候,我常常對身邊的人說:「陪在我身邊,不要走遠,不要讓我獨自一個人!」,我們常常在別人最需要我們的時候,在他們終於打開心扉準備迎接自己的時候,又或者是在自己的心感到最無助的時候,對那些伸出援手和給予安慰的人,尋求著那一絲絲能為心靈所帶來的片刻慰助。
 在未生病之前,不覺得有什麼事是極為可怕的,是無法解決的,而如今,當人的精神體力、財力都不足以應付「已病」的狀態,一旦病魔纏己,就像洪水氾濫的時候再去堵窟窿一樣,按下葫蘆起了瓢。很多人因此連累親人,使得家人疲於奔命,這樣的人生還有何樂趣可言呢?所以,人在生病的時候,加上你又是家中的樑 柱時,就不自主會為病體煩躁、焦慮,也就容易偏離自己正常的思維模式。我們知道「生病」是人生一個重點學習,體驗過被疾病擾身之苦後,就會學習如何去認識並調適自我心態,即有所謂不經一事不長一智。因此,很多時候生病反而協助我們成長,那不只是軀體與病毒之間的戰爭,那並不是抗老化的武裝,最重要的是心靈的調適。生病的時候,身體為何會變得如此令人難以置信的脆弱,心思是這樣的亂竄無章,而心念又是如此的恐慌。
 生病與痛苦的時候,一心都只想逃避或當鴕鳥,縱身退回到自己可憐處境的殼中去,然而處身於這樣的殼中,卻只會讓自己更加無精打采,因為想的都是自己!所以憐憫自己,就是損害自己,反讓自己感到生命力的缺乏。不管病痛與否,心還是想到利益他人,不要停下來。人生有幾次機會讓我重新回顧生命之時?這層體驗讓我對以往所認知的人生有一些不同,然而沒想到的是,這種機會竟然是出現在心裡頭,反覆思索生命要結束的時候。
 還沒生病之前,明白自己就是屬於人際關係互動較弱、敏感、易受傷的人,知道應該與人互動,但發病初期卻很難做到,當做不到的時候又會自責,無形之中就變成一種雙重壓力。自己從小就是大人眼中話不多的孩子,從迄至今始終活在別人的聲音之中,當沒有聲音的時候抗壓性就會變得很低,所以久而久之體悟到要學習凡事往好處想,別因為一點聲音就反覆影響著自己。在生病的時候也是一樣,只不過它的症狀是呈現在心情上而已,不需要太過責備自己,或封閉自己,因為病是病,你是你,把病治好就好了,萬萬不可因病而扭曲了自己。當人在生病的時候,除了醫療上的照護之外,你最需要的還有什麼?無非是家人的關懷罷了。
 當人生病的時候,軀體已經依賴於外在的藥物和治療控制改善著,但心靈上卻沒有思考過自己的身體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態,很多時候都是我們自身內在的因素而導致了疾病產生。生病的時候,迫使自己得一個人閒下來無所適從,當望著天花板,忍受著苦痛折磨時,卻正好有時間好好看清楚以前所走過的路、做過的事,及看清楚眼前的人。
 在那段時期裡,正當我情緒處於很低落的時候,因為不想讓自己沉淪在這痛苦之中無法自拔,為了讓自己更了解生病的我身之狀態,我會找很多資料,了解生病的不只是我一個,我把它平常化,讓自己知道,它也只是一種疾病,而自己要接受自己生病的事實,我也不怕別人知道我生病了,因為當病發時我知道自己是不能因此被打敗的。平時這些病毒就藏匿於身體的神經系統裡,它並不會發作,但當人的抵抗力減弱時,例如:因為工作過勞、壓力過重導致抵抗力減弱,這些病毒便會趁機攻擊人的身體。
 這次生病也提醒我要注意營養,許多人在這時候才感受到健康的重要性,卻又覺得一般的健身活動做起來顯得有些吃力,以前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事,如今看來卻是困難重重。有時候不是死亡威脅著人們,而是人的無知使人看不清、不敢向前走去,即使前方就是明媚的春光。當人恐懼死亡的時候,就不知道該怎麼安心的活著,從生到死身體不斷的成長和改變,健康全基於身心的平衡。童年是自身成長最快速的時候,成長中的身體產生多次的銳變。細菌、病毒不是生病真正的原因,只是依靠廢物在滋養著。此時,家人一個喜怒哀樂都會牽動我的心,回想生病那時候,我都是被照顧的,那時的心情是很害怕、很低落又極為無助。只要是由色、受、想、行、識所形成的生命個體,就不可能沒有不病的一天,而當一個人在生病面對著醫師時,他們內心在想什麼?醫師又在想什麼?病容下自我的心智,究竟又是如何呢?會不會一個人在生病之時,心智也會跟著被病魔給吞噬了呢?
 引導反思:這次自己的「四大不調」,雖被病魔折磨了,也因身邊有著這麼多的關心、協助,我能被病魔打敗嗎?不,我一定要好起來,我會面對病魔;經歷了自己所該磨練的項目過程。日子在過,生命在走,沒有人能保證一輩子能健健康康、無病無痛的。想起了之前學生所提到的一件事,她說當外婆在醫院嚥下最後一口氣之時,親人對著躺在病床上的外婆說了一句話:「我們現在要回家了,您的病痛已全然好了,不會再痛不會再苦了,知道嗎?」這一句話提醒了我,人生是如此,來的時候是這樣,走的時候亦然,無病無痛。
 健康很重要,但往往很多人總要在身體發出預警之時才會知道健康的重要,待到那時,卻常常為時已晚。社會上每天都在播送著世人眾生百態,我們應當從中學習為自己的健康著想,而不是真要等到那一天來臨時,才會懂得「早知道」,要學習記取別人的事蹟,進而用之警愓著自己,凡是沒有早知道,若真能早知道就不會有意外這個詞出現。
 而當自己已做好萬全的措施,無奈卻還是出現了一次「意外」之時,那時的我們該學的又是另一個層面了,即為學習接受,去接受與面對,別因為害怕恐懼而逃避,別因為無奈無助而扭曲了自己原本最為健康的「心智」,人的一生之中並無十全十美,亦無無病無痛,這是個體皆會歷經的一段路,而面對這條人生之路的過程之一,即然名為過程,就表示著一定會遇見,遇見之時,要試著讓自己從那迷惑困頓的漩渦之中走出來,別讓日後還有的人生白白斷送在那框框之中,因為框住自己的,不是病魔,正是自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