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悲歡歲月/邱富彥

  • 2012-07-19
每當遇到挫折的時候﹐我們總是期待難關能趕快過去﹐對於不知何時可以結束的痛苦煎熬﹐有時茫然失措﹐甚至想以結束生命來逃避。近年來﹐父母攜子共赴黃泉的事件時有所聞﹐多半因屢受挫折看不到未來﹐因而失去活著的意義﹐又不忍獨留小孩在世間受苦。
 只是﹐人的悲傷苦難﹐真的會隨著生命的結束而終止嗎﹖
 曾看過一本書﹐內容描寫自殺者遺族的痛苦﹐作者的母親三十三歲時刎頸而亡﹐後來父親因此酗酒而英年早逝﹐整個家族多人陸續自殺﹐作者也在三十幾歲時罹患了憂鬱症……
 其實﹐自殺是將悲傷絕望留給了遺族﹐繼續受苦而難以承受。
 國中時我的一位好友﹐前陣子打電話給我﹐說要主辦國中同學會。國中畢業至今已近三十年﹐三十年的歲月﹐應是以滄海桑田﹐當時的青澀年少﹐如今又是何等模樣﹖我心中很是好奇與期待。
 記得國中時﹐他坐在隔我一排的後方﹐渾身散發著活力﹐嘴上短髭像似春天初發的青草﹐是個十足的陽光男孩。總是笑口常開﹐成績好﹐運動也是一把罩。畢業後考上建國中學﹐他說念建中是從小就立下的志願。
 大學畢業不久﹐他即結婚生子﹐還回到故鄉開了牙醫診所。看來一切順遂﹐彷彿依照從小立下的志願﹐早已安排妥當。現在由他召開同學會﹐當仁不讓﹐也順理成章。
 只是故鄉的人事已非﹐同學們的電話幾乎已更改﹐舊居多已荒廢﹐幸運的還可以從鄰居的口中輾轉得到訊息﹐有些竟連父母也不知其去向。他每找到一個同學﹐當晚就會在電話中與我分享﹐笑談如何透過蛛絲馬跡尋得﹐或是被惡狗追咬的趣事……全班六十一人﹐他找到了五十九人。
 看他籌辦同學會的積極﹐我打從心底讚嘆﹐也為他能從憂鬱症的陰霾走出而感到高興。
 多年前的一個農曆春節﹐他來找我﹐穿著一件灰色夾克﹐還是保持著他一貫的開朗幽默。言談中﹐我才知道﹐國中畢業後﹐他一直很不快樂。當年﹐他從台南鄉下負笈北上求學﹐才赫然發現人外有人﹐第一次月考名次﹐竟是全班倒數第二。原本的自信蕩然無存﹐父母又不在身邊﹐心中的無助惶恐﹐找不到一個人可以傾訴。之後經歷大學重考、轉學……生活的波折不斷﹐雖然後來開了診所﹐但他還是覺得人生苦悶無常。
 他說﹕「當年高中的成績﹐全班只贏過一個香港僑生。」
 我開玩笑地說﹕「下港來的僑生﹐還是比港僑厲害﹐你沒有丟我們下港人的臉啊﹗」
 他指著身上的衣服說﹕「這件夾克﹐其實有一段故事。
 「診所剛開業時﹐貸款的壓力讓我喘不過氣來。那年的春節﹐一早我就溜到外面閒蕩﹐街上冷冷清清﹐實在令人沮喪。我穿著T恤﹐覺得有點冷﹐就在路邊買了件夾克。後來還到藥房買一瓶安眠藥﹐跑到了旅社﹐打算不想活了。」
 「你是說這件夾克原本可能變成壽衣﹖」我促狹地問。
 「是啊﹗要不是想到剛出生的女兒﹐就此沒了老爸﹐這件夾克真的早入土了。」
 「後來我強迫自己去看心理醫師﹐服抗憂鬱的藥﹔雖然當時的心情並沒有很快好轉﹐但我仍不斷的告訴自己﹐就算是為我的家人、女兒而活吧……」
 我想找個讓自己活下去的理由﹐應該是抵抗憂鬱不可或缺的處方之一。
 即使穿著舊日的夾克﹐往事娓娓道來﹐好友的心情﹐已是雲淡風輕﹐不見任何的憂苦。
 如今問他﹕「事業正忙﹐為何還要舉辦同學會﹖」
 他只說﹕「人生很短﹐想做的事情﹐乘興趕快去做。以後就算有時間﹐只怕連餘興都沒了。」
 同學會上﹐昔日的少年多已為人父母﹐當年連交談都會害羞的男女同學﹐如今竟如家人般的熟悉﹐大家一致感恩好友的辛勞﹐促成這次的聚會。他私下告訴我說﹕「其實﹐舉辦這次的同學會﹐我一點都不覺得累﹐因為收穫最大的人是我﹐這過程讓我覺得很快樂。」
 好友當年兩個月大的女兒﹐現在已經國三﹐出落得亭亭玉立﹐兒子也國小二年級了。他的女兒打算今年從台南北上念書﹐我好奇地問他﹕「難道不擔心女兒可能重蹈你當年的覆轍﹖」
 他說﹕「這是她自己的選擇﹐就算有挫折也是人生的過程所必需﹐一切自有它的道理。」
 看他知足豁達的模樣﹐認真尋找失聯同學的熱心﹐我知道﹐從前的挫折﹐早已化為春泥沃土﹐滋養出生命的豐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