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避之不及的徵兵抽籤「金馬獎」 轉身電影人後卻成熱情追逐對象

  • 2012-11-27
 摘要:由於此次金馬獎在宜蘭舉辦,曾與彭于晏合作《翻滾吧,阿信》的當地導演林育賢受邀拍攝了這麼一則有趣的「金馬宣傳片」,順道懷舊了自己當年不幸抽中的「金馬獎」。
 可當這些臺灣兵哥哥轉身電影人後,曾經避之不及的金馬成為他們熱情追逐的對象。
 「導讀」21世紀初,臺灣電影隨著「侯楊蔡李」在國際電影節攻城拔寨的末年,影迷們開始注意到寶島「只有電影文化,沒有電影工業」的現實,必抵擋不住好萊塢甚至港陸大製作的侵襲。
 《女朋友○男朋友》助桂綸鎂在本屆金馬獎奪得影后
 新兵彭于晏在宜蘭金六結新兵專車上準備抽籤,他給自己的雙手塗滿清涼油,期望抽到「涼缺」(到涼快地方服役),往脖子上掛滿佛珠,拜求菩薩保佑,更要藏好擦屁股的手,以免帶來歹運。
 這謹慎的一切,都因學長們留下的一個傳說———在宜蘭新訓結束後的嫩鳥們抽中「金馬獎」的機率高達80%!這意味著中招者將遠赴最艱苦的金門、馬祖等外島服役。
 由於此次金馬獎在宜蘭舉辦,曾與彭于晏合作《翻滾吧,阿信》的當地導演林育賢受邀拍攝了這麼一則有趣的「金馬宣傳片」,順道懷舊了自己當年不幸抽中的「金馬獎」。
 可當這些臺灣兵哥哥轉身電影人後,曾經避之不及的金馬成為他們熱情追逐的對象。在2008年吹響「臺灣電影復興號角」的《海角七號》意外榜落金馬後,此後的《不能沒有你》、《當愛來的時候》、《賽德克巴萊》紛紛斬獲大獎,不免又被人詬病為「敝帚自珍」,為此,「既得利益者」張作驥導演哀歎:「保護不來的,要吃漢堡的還是會吃漢堡,有的人卻偏愛小籠包」。他那部《當愛來的時候》在市場上賠了錢。
 21世紀初,臺灣電影隨著「侯楊蔡李」在國際電影節攻城拔寨的末年,影迷們開始注意到寶島「只有電影文化,沒有電影工業」的現實,長久以來的牆內開花牆外香,勢必抵擋不住好萊塢甚至港陸大製作的侵襲。《海角七號》、《艋舺》 等初具規模的商業片在島內的叫好叫座,看似從根本上改變了這番「文藝屌絲」的現實,讓憋壞了的臺灣電影人歡呼「文藝復興的到來」,但置身幾年後的此刻回眸,它們只不過為銀幕拉扯出一大堆台味十足的小清新,而在制約電影工業實力的技術領域,臺灣電影依然停留在兩岸三地的最末端。這次金馬的技術類獎項,全數被《神探亨特張》、《殺生》、《消失的子彈》、《大追捕》等陸港製作囊括。
 小清新帶來小格局,在不再能量化的表演和導演類獎項中,這樣個人日記式的格局很難被器重和賞識。視野較廣又對現實有著各類投射的《奪命金》、《浮城謎事》、《低俗喜劇》和《殺生》,也為表達故事的港陸演員帶來較為開闊的表演空間,困於小格局中的臺灣演員們也就喪失了競爭力。勉強算是「爆冷影后」的桂綸鎂,在《女朋友。男朋友》中的角色,隨著跨時代的故事發展,其實也在一定程度上跳脫了她固有的臺北乖乖女形象,對自我文藝小清新定位的突破,或許是獲得嘉獎的原因。看來,也如徵兵抽籤,嗲聲嗲氣是不會摸去「金馬」的。
 兵役上的「金馬」居然是件苦差事,那麼就讓反應社會苦楚的內地電影《神探亨特張》來爆冷摸走。高群書這麼一個玩票式的微博公知電影,竟然深刻表達著「弱者欺淩弱者」的殘酷社會現實。在某種意義上,這番內地獨有的景象,確實比反應時代斷面的《奪命金》和人生斷面的《女朋友。男朋友》、《浮城謎事》更具永恆性。
 至於此文談及的主角—低工業化的臺灣電影,或許正如蔡明亮在接受騰訊專訪時所言:「我現在不覺得說鈕承澤他們的電影是文藝復興,狗屁,他懂得什麼是文藝復興?只要賣錢就叫文藝復興?神經病」!
 於是,臺灣片依然只能像《女朋友。男朋友》裡的戀愛文青那樣,整日期待著一場巨變式的運動,然後繼續嗲聲嗲氣的叫嚷:「我要穿短褲」,與片頭一樣。
 (騰訊娛樂/49屆金馬獎評論:臺灣電影淪落為華語最末端/專稿seamo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