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天,如常為陽台上的植栽澆水時,在紅梗芋的葉片背面發現兩隻綠色的毛毛蟲,這已經是去年以來的第二次,所以不算太意外。
往年,春夏時節毛毛蟲總來光顧紅梗芋,啃光所有心形的綠葉,然後神隱,不知去向,但是一年就那麼一次而已。去年春末,毛毛蟲已經來過了,現在又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去年的雨水特別豐沛的關係?
這是一種平地常見,但是很可愛的毛毛蟲。又肥又綠的身軀,上生粗短毛,頭部長了兩個大大的「擬眼」,逗弄他一下,無辜的大眼珠還會瞪得渾圓,像是責怪你的無禮褻玩。他的尾部倒生一根小紅刺,聽說,他不高興時還會噴射臭汁,驅趕討厭的人。
查過圖鑑,確認這種毛毛蟲是「斜綠天蛾」的幼蟲,以天南星科的植物(也就是山上常見的姑婆芋)的葉片為食,所以有些人稱他們為「芋仔蟲」。當幼蟲的體色轉為褐色,便是化蛹的時刻。經過大約三個星期的蛻變,一隻正面看似戰鬥機,背看又似枯黃葉片的成蟲便會破繭而出。
我在陽台上種了紅梗芋和輪傘草的親水性植物,開始時各安其位,一種植栽一個泥盆;後來,因為輪傘草的繁殖力比較強,開完花種子隨風飄散,落進紅梗芋的泥盆裡,於是又再發芽長根,開枝散葉,因此將紅梗芋漸漸逼進泥盆的角落。
一盆紅梗芋,只剩兩三個小子球苟延殘喘,大概長出四五片嬰兒手掌大的葉片,每年餵養毛毛蟲一輪,等到毛毛蟲盡數散去,再抽出新葉。如此循環,年復一年,在輪傘草和毛毛蟲的蹂躪下,紅梗芋活得艱辛,卻也屹立不倒。
毛毛蟲年年來,可是我一直等不到他們結蛹。總是看他們吃光紅梗芋所有的綠葉,孤零零地掛在柔弱的紅莖上,再隔個一天左右,突然消失不見,連最後的屍身也找不到。我猜,毛毛蟲失去綠葉的庇護,可能被附近不時巡遊的麻雀、斑鳩,或是白頭翁啄食了。
從小,我一直喜歡植物,所以居家的陽台總有綠色的植栽相伴。近年來,開始有一種想法,覺得不該限制植物在公寓陽台小小的花盆裡,因此最近已經不再擴充植栽,只是照顧好現有的植物就算了。影響所及,第一次發現毛毛蟲時,便已經打定主意,既不驅趕,也不因為想要觀察記錄他們的生長歷程而刻意豢養,一切隨它自然造化便是。今天小草互爭生存的地盤,蟲來食草,鳥又來捕蟲,他日人再驅趕野鳥,本是生命自然循環,無須過分介入;但是真的這麼做為時,心裡仍不免有些悵然。
自從那天發現毛毛蟲,如同預期,四天以後,兩隻毛毛蟲又全數不見了,殘留少數他們沒有啃食的枯葉脈,向著陽台外朗朗的白日青天,一切如常,彷彿什麼事情都沒發生過。
陽台上的造化/敖古仁
- 2013-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