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得其樂/林蕎毅

  • 2013-07-22
在每個人的日常生活當中,不但可以發現許多有趣的新鮮事,而且也能夠當作自娛娛人或自得其樂的題材,讓生命因此更為充實而美好。
星期日溫暖的下午,唸國小的姪子悠閒吹著笛子,那是一首蠻好聽的曲子,雖然不像似專業演奏家那麼精緻,可是從輕快的旋律中,卻也感受到一股愉悅而歡喜的氛圍。
 姪子說,吹笛子是學校老師教的,同學們都要學會如何吹出簡單的調子;剛開始的時候,雖然總會「手忙口亂」而荒了分寸,不過後來覺得,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困難,而且能夠吹奏整首曲子的心情,感覺真是愉快極了。
姪子的心情體會,讓我想起許多孩子們,大都被考試主要科目,壓得喘不過氣來,因此能夠抽空吹著笛子的樣子,光想像就覺得蠻美妙而悠閒呢!
同樣的情況,剛好也發生在朋友的身上,她是一個普通的家庭主婦,每天的例行工作大致雷同,不過卻有一個難得的興趣,讓她覺得生活充滿快樂的氣氛。
原來在一個偶然機緣裡,她從婦女會朋友那兒得知,可以參加陶笛吹奏的課程,因此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情報名,和許多同樣年齡的朋友一起研習。
當然毫無壓力的學習方式,總是感到最快樂,而且結交了更多朋友,大家從最基本的吹奏開始,然後慢慢看著樂曲簡譜練習。
讓人覺得最有趣的是,她在廚房流理台旁,放置了一個小袋子,而裡邊就是小陶笛的家。
為甚麼把陶笛放在那兒呢?她說,在等待家人用餐的空檔裡,偶爾想起陶笛優美的音樂,只要順手拿起小陶笛,就可以隨興的吹奏一番,因此覺得蠻舒服而且不礙事的。
朋友略為浪漫的心情,多少與姪子吹笛子的情況類似,兩者都是利用空閒時間,放鬆心情而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那樣的恬淡與優雅的興致,確實可以沖淡繁雜工作,或是讀書的壓力,也算是一種簡單生活與品味的享受吧!
比起姪子與朋友的情況,記得當年唸大學的時候,班上有一位喜愛彈吉他的同學,他酷愛彈奏吉他的程度,已經到了每天必彈的地步,而且造詣頗深的彈奏技巧,經常免費為大家彈奏好聽的曲子,所以在班上人緣好的不得了。
而帥帥班代表的拿手樂器,則是具有中國風味的洞簫,他所吹奏的洞簫曲調,就是那麼低沉與渾厚,而且充滿憂鬱的味道,好像訴說著生命過程的點點滴滴,全然把此一樂器的特色,詮釋得淋漓盡致,而讓人聽了之後,不自覺的拍案叫好!
當然班代表除了長得帥、洞簫吹得好、功課更是名列前茅,而且為人風趣而樂於助人,因此即使畢業多年之後,他還是大家心目中的萬年班代,而且到了國外進修、定居之後,到現在仍然還是無法卸任呢!
其實人們經常有一個經驗,那就是具有彈奏樂器才能的人,不但到處受到歡迎,而且也可以把那樣的嗜好,當作一輩子的興趣來自娛娛人。
好比當年農村生活裡,偶爾在廟埕旁的老榕樹下,看到三兩位耄耋老人,聚在一起而神情愉快的拉著胡琴,或是吹著嗩吶,還是輕敲著老舊得發亮的小鼓,自然自在的演奏一些曲目,而且彷彿是天籟一般的曲子。
當然他們隨性所致而演奏的曲子,不見得是登上檯面的人間美聲,不過卻是充滿著生命力的韻味;存在於民間的樂曲與老人,未必是基於經濟需求而演奏,但是能夠盡情享受,與自由揮灑的演出,卻是人間難得尋覓的美好境界。
由此可以感受到一個事實,那就是在學校裡面,一般人所重視的重點科目,也許在考場與職場而言,是極其重要的學程;然而以人生美好過程來說,如果培養一些興趣,而且擁有心曠神怡的境界,更是值得人們予以追求的目標。
從陶笛所衍生而來的心情故事,其實社會上也有很多的例子,可以為這樣的論點說明,所以在人們的生命當中,除了嚴肅的學習與經濟需求之外,那些輕鬆而可以調劑身心的技藝,也是優質生活的重要內涵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