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江海戰和馬祖島/林國清

  • 2013-08-22
 清光緒十年(1884年)8月23日爆發的震驚全世界的 『中法馬江海戰』,首先受到震動的是馬祖島。清郭柏蒼《七月三日法夷攻馬尾》詩寫:『亂離羈旅折雙輪,辛苦艱難剩一身。千里風濤連白犬,滿天鋒鏑起潛鱗。和戎終古還多事,卻敵如今有幾人。億萬黃金鑄流水,茫茫滄海欲揚塵。』
 『白犬』,島曰『白犬島』,水曰『白犬洋』。為馬祖列島主要範圍。清《白犬列島古今談》說:『東、西二犬,監視福州出海南北二水道———馬尾港和蓮花港。白犬島南連平潭,與烏賓呼應;北接馬祖,與臺灣海峽中的東湧互成犄角。明時倭寇盤踞,俞大猷渡遠海征剿,立碑於東犬大坪懸崖上。清道光間,閩海大盜蔡庚(牽),亦曾以九十九艘海盜船,縱橫白犬洋十餘年。十年前為率領數千人的海怪林義和老巢。閩東聞白犬而心寒。』可見,『白犬列島』早為兵家必爭之地。可是,清道光時,『白犬洋』附近海域已經門戶洞開。據林金炎《馬祖兵事》載:『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5月17日,夷船在竿塘(即馬祖島)和五虎(即閩江口)外洋面飄駛。夷船直入竿塘洋,專載菸土。夷船以海民為地主,有水米接濟之利,於是夷船日多,菸販日熾。英船在販菸同時,探測海道,描繪島岸海圖,偵察海陸防務。軍艦肆無忌憚在我海域蕩弋、施虐,引發了兩次鴉片戰爭。海疆門戶洞開,馬祖海域成了國際航線,通往福州必經之地。』法國侵略者要侵犯福州,自然是要以馬祖為基地的。《馬祖兵事》
還說:『光緒十年(1884年)7月13日,法國海軍部長裴龍電令遠征軍總司令孤拔,從北圻(在越南北方)調用所有船隻到福州和基隆(在臺灣北部),並攜帶魚雷、水雷艇等。此時的馬祖白犬洋和竿塘洋面戰事將起。22日,法艦「維拉」號由法國該艦隊副司令海軍少將利士比率領拋泊在馬祖澳,艦隊船員還曾上馬祖澳觀察地形,並有士兵以素描畫我馬祖。』
 法國軍艦於1984年6月,由海軍中將孤拔率艦隊進兵臺灣基隆,沒有得逞,回頭集結在馬祖澳,養精蓄銳。這個艦隊共有軍艦9艘、魚雷艇2艘,海軍官兵1830人,配備大炮77門。此外還有4艘汽艇組成小船隊,負責聯絡。一時馬尾港劍拔弩張,一觸即發。法艦除了留有2艘駐在馬祖澳,以為策應外。其餘皆趁機長驅直入至馬尾港。到8月23日,在馬尾港的羅星塔下,就響起了隆隆的炮聲。
 《清史稿》說:『福州重在閩江,以江口內為省治所在。其外自北境松崎、江戶,經東、西洛、南、北竿,至閩江近口之琅崎島、金牌、五虎門,皆扼要之所。出口沿海而南,經梅花江口、少東即海壇島,水師重鎮所在。其外海島,若猴嶼受閩江之沖,東永當長樂之臂,較白犬、東沙諸島為要。此福州之防也。』所以郭柏蒼在《七月三日法夷攻馬尾》詩下注說:『閏五月二十一日(農曆),法艦至海口,大吏以和議未定,聽漁戶引港入,集馬尾者十三艘。六月十七日,法攻臺灣雞籠山,報至員弁,以水涸請以戰期示敵。大吏不敢輕舉。七月初一、二日夜,颱風淫潦潮頭上,巨潮漲並之。初三午後,雷電交作,法乘潮開駁,片時,馬尾歷任所造十一艘蕩然。初四至初八,法甫漲攻壞閩安鎮處炮臺。初九,以潮防膠滯,十三艘突出長門,鎮閩穆將軍圖善擊之。出泊海口之馬祖澳,以閩無輪船,遊弋白犬,散勇附之。奸民以瓜果牛羊接濟。八月十三日,複犯雞籠山,分艦攻扈尾。』郭氏所述,基本準確,表達了 『馬祖無防,福州遭殃』的慘痛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