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要忘記做人的禮貌,這是老人家常說給我們聽的一句話。禮貌是一種對自己有好處的行為,禮貌像一朵花;因為花可以吸引到許多的小昆蟲,也像一隻可愛的小鳥,因為小鳥會唱出牠悠美的歌聲,也會吸引一些小的動物。禮貌可以從說『請』、『謝謝』、『對不起』開始做起。常聽聞人說:你懂不懂禮貌,你怎麼這麼無禮。我們一定要做個有禮貌的人,不要做惹人厭的人,禮貌真的很重要,禮貌讓這個世界充滿了和諧、快樂的氣氛。反之,沒禮貌的人,不正是破壞和諧氣氛的元兇。
一個粗魯無禮的工人,週休二日因為趕評鑑報告書在辦公室,想要靜下心來修改,這時怎麼聽到吵鬧的聲音從走廊傳來,看到兩位工人直接跑進辦公室直接拉動椅子,掀開天花板、地板的線路,造成非常吵鬧的噪音及製造很多垃圾,他們打擾我的工作卻沒有給我一個合理的解釋,這時我問了他們是來做什麼的,他們說要施工,直接說要拉線;我心想,算了沒有必要動怒,吵了兩天,後來我真的忍不住了,但又能怎樣呢,只好到陽台吹吹風讓自己的心情平靜些,才能繼續去面對那些使人不快的塵囂,唉!
一個粗魯無禮的學生,如果一個上課在吃便當啃蛋餅喝奶茶玩IPAD、IPHONE,問了他們怎麼會在上課做這些事,他們則回答我因為現在有時間呀,這回答直接讓我愣住了,讓我不知道該怎麼回答這些學生。這是「沒禮貌學生」以高水準發言與老師發生爭執。
一個粗魯無禮的博士老師,大家都會說受高等教育的一定非常有禮貌,但事實是事與願違;今年有次國際學術會議,這些人們所說的高等教育的老師,不遵守時間,會議時完全沒有任何的秩序,做的都是上述所說的學生在課堂做的事,沒有任何一個漏掉的,直到會後演講老師講了句話,今天這個演講是全程同步直播在日本學校,這些老師才驚慌失措的感覺到自己的錯誤,實在讓人心寒,連受這些高等教育的老師都沒有該有的尊重,談什麼教育呢。
沒禮貌的舉止會令人不爽,禮貌只不過是一樣簡單的事,如果人人都有禮貌,就會少了很多爭執,生活自然更美滿。所以禮貌是對人們是重要的、必要的。
清華大學學生陳為廷怒批教育部長蔣偉寧「偽善」、「撒謊」,引發黨國的禮教吃人機制發動,黨國泛統媒體大砲打小鳥,以頭版新聞羞辱一個學生,黨國御用學者和御用文人紛紛起而攻之,拿「文革」、「紅衛兵」、「革命小將」等字眼加以抹黑,藉以轉移整體事件的真正重點所在,重振黨國威信和黨國價值觀。
一個理性的人會去獨立思考,一個學生怒斥教育部長「偽善」、「撒謊」的原因比較重要?還是沒禮貌的問題比較重要?如果罵得有理,那麼就沒有禮貌不禮貌的問題,我們應該深究背後的原因。如果罵得沒理,那就不是禮貌問題那麼簡單的事,這代表教育發生了問題。因此,一昧以「文革」、「紅衛兵」、「革命小將」來批判一個學生,除了是要搞鬥爭,這些黨國打手分明是有刻意模糊問題重點的不良居心。
試想,現在的小孩為什麼沒有禮貌,缺乏應對進退的練習機會,是家庭中禮貌教育最大的難題。國會議事殿堂與媒體所創造的紛擾戲碼,也是形塑無禮,「很多人只看到禮貌的外在打招呼形式,卻忽略了更重要的關鍵:內在感受的交流」。
父母師長應及時教孩子學會尊重別人,禮貌可以幫助孩子結交到更多的朋友、提高他們的社交能力,良好的言談舉止可以為孩子在家裡、學校、社區等各個環境中贏得好名聲。
現在的小孩很沒禮貌,好像已經是社會、學校共識。原因總說是沒家教,品德教育失敗,但真的只是因為如此嗎?其實現在孩童普遍不懂如何待人處事,也許是現代父母多半工作忙碌,但沒禮貌這個問題,不能全部歸咎於家庭教育的失敗,小孩沒禮貌的背後,其實是有更龐大的社會因素。我想,首先是網際網路的普遍與發達;網路的優點,就是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但這卻使網路世代變得不懂得拿捏親疏輩分的分寸,而很容易因此得罪他人。
禮貌雖然重要,但禮貌的養成是一個長時間的歷程,因為真正的禮貌不光是口頭上的表達,它應該是發自內心的去體會他人的感受,為他人著想,所以孩子要達到這個境界,必須靠心智成熟與教育啟發兩相配合,這是一個由外而內深化的過程。
「禮貌」的標準,因人而異,有些人認為點個頭,使一個打招呼的眼色便是「有禮貌」。但是有些人卻認為,開口招呼,和顏悅色才是有禮貌。打工的時候,有客人帶著他的小孩到櫃檯前結帳,會要求自己的孩子開口說:「姊姊,請幫我結帳。」就算小孩子怕生,但還是會怯怯地開口,不管他是不是真的懂,但起碼知道他的父母懂得要教自己的孩子何謂「禮貌」。這種事情,在日常生活中無時無刻都能做到,一句謝謝,一句對不起,都能讓周遭的人心情受到影響。就像是今天某個老師上課遲到,一進教室不管同學有沒有反應,都會上台告訴大家,「對不起,老師今天是因為某某原因而遲到……。」
然而,有些孩子被父母寵壞,喜愛面子,做錯事情也不會道歉,別人幫助他還當作理所當然,其實開口並沒有那麼難。
做人處事什麼最重要?信用、誠實、禮貌最重要。沒有禮貌的人,會令人覺得他沒有教養而且又惹人討厭。但是,不是每個人都有禮貌的,禮貌是從小養成的。現在講說處事的禮貌,別人看你有沒有學問,先看你有沒有禮貌;別人要不要和你結交朋友,也先看你有沒有禮貌。有禮貌的人,人人歡喜;沒有禮貌的人,人人討厭。
禮貌,是一種發自內心對人的基本尊重,亦是人與人之間相處的一種不可或缺的人文內涵。俄國的赫爾岑更曾經說過︰「生活最重要的是有禮貌,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學識都重要。」隨著踏入二十一世紀,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更益頻繁,禮貌更越益顯得重要。
禮貌這件事情,在這個世代似乎已經不重要。有人自以為跟你很熟,講出來的話,只讓人覺得沒有禮貌。有的人,甚至自我大到根本就不知道禮貌與尊重是什麼。
禮儀禮貌是奠定個人形象的基礎,是自身素質重要的組成部分,不管是對你自己的心態還是對外人的感覺,都起了巨大的作用。之所以說它是描述的死角,是因為,幾乎所有人都認為自己是有禮貌的,這方面對於他們的關係進展沒有任何的影響。
禮貌的影響力,人際之間能否和諧相處,禮貌是很多重要的一環。禮貌有:電話的、書信的、見面的、訪問的、穿著的、語言的、應對的、宴會的、社交的禮貌等等。
禮貌是人與人溝通的方式,也是理性的解決糾紛,人沒有禮貌就不能在這和平的世界生存,也不能在人與人之間建立情誼,相反的有禮貌的人,是一個人見人愛的,不管走到哪裡都會受人尊重;俗語說:有禮走遍天下,無禮寸步難行,由此可知,禮貌是不可或缺的。
禮貌重要嗎?當然重要!禮貌是規規矩矩的態度,讓別人感到被尊重和重視。一個人有禮貌是十分重要的,它的重要性相等於人要飲食那樣不可忽視。有禮貌會令你受歡迎,別人會和你交朋友和談天;沒有禮貌則令你不受歡迎,別人不理睬你,甚至討厭和你一起呼吸……
人際之間能否和諧相處,禮貌是很多重要的一環。所謂禮貌者,給人一個笑容,給人一個點頭,給人一句應話,都是表示禮貌。甚至講究禮貌的人,連措辭、手勢、握手,都要見得出你的誠懇,否則別人就會認為你的禮貌都是虛假的。
回憶小學老師們都會這樣說:「中國是禮儀之邦,禮儀文明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如果不重要怎麼會從小到大都有人在提醒,要怎樣怎樣做才會有禮貌,這代表人類社會在言語行為中著重聽者的感受,在乎對方的反應,使聽者感受被尊重,以達到彼此關係的和緩與和諧。因此,禮貌的確很重要,以禮待人是美德。
禮貌是人與人相處的方式,更是社會最基本的道德規範。「禮」是指我們的「言談舉止」,而「貌」就是代表「儀容態度」。孩子的禮貌是從小養成的良好習慣,也是父母身教言傳的成果。
禮貌,是人類互動的『文明模式』。禮貌很重要,因為『禮貌』是保有『個人尊嚴』與他人尊嚴的最有效工具。當我們禮讓別人通行、當我們忍住怒氣、當我們幫助老幼殘弱,這些舉動看似雖小,卻能累積成一樁不容小覷的『文明社會成就』。
從禮儀到人生的態度,禮貌的力量;沒禮貌,與他人的眼神接觸讓你擔驚受怕……;沒禮貌,你我及下一代都得忍受喧囂和粗魯對待……禮貌很重要,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它是捍衛文明與和諧社會的最重要武器;曾幾何時,合宜的禮儀、舉止及價值觀,已經逐漸被愈來愈忙碌、自私、與充滿憤怒。
企業界的共識並釋放出:「沒禮貌比沒專業更糟」一句話,愈來愈多企業家體會用才決策中,「人品」更甚於能力時,禮貌好壞自然成為底定第一印象的要素,是能夠最快「見微知著」,判別人才的線索。在為人處世中有一張無形的網,它比學歷、能力更早橫跨在機會之前,它決定你是廣結善緣,四處播下好運的種子;或是連舞台出現都渾然不覺,還把它拒之門外。那是讓人意外的兩個字「禮貌」,但卻是威力驚人,效果神奇無比。
校園盡是碩博士老師,有時候不免因為自己的自滿而過於傲慢而不自知,或許是不拘小節,或許是自以為有資格教訓別人。『禮貌』,是三歲小孩都會說的話,但是沒禮貌的碩博士老師卻多到嚇死人!我們都應該常常複習一下『禮貌』。
「禮貌」其實在人與人之間,佔了很重要一環,長輩和後輩沒有禮貌,就沒有尊重,男女之間沒有禮貌,就沒有道德;夫婦之間沒有禮貌,就很難和諧到老;駕駛者沒有禮貌,就很容易有交通意外;政府與百姓沒有禮貌,就是君不君,民不民,社會秩序會紊亂、國政不會繁榮。
禮貌是人在世上生活一種最重要的調和劑,當自己遇到問題時處理的態度決定這事情的發展,若遇到問題就惡言惡語,那自己就準備被別人看不起,別人對你的印象只會大大的扣分,但若表現出有禮貌且積極的想處理問題的態度,就算自己犯了錯,只要不是太大且故意的,我想大家都會原諒的。
「禮貌」說起來簡單,但要時時都保有卻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畢竟人都有情緒,有時當理性被壓過去覆蓋後,這時要保有禮貌就看自己的修養了。
禮貌的重要/涂美珠
- 2013-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