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萎的橘子樹/林清陽

  • 2016-03-31
 當年父親還健在的時候,每年農曆春節前都會準備一些應景食物與蔬果,當作拜菩薩與祖先之用,其中在民間象徵「吉利」的橘子和金桔,就是每年都必備的水果之一。
 早年大家所熟悉的過年時令橘子,就是長輩們俗稱的「桶柑」品種,也有人稱之為「海蕾啊」柑橘;尤其商人總是販賣那種果蔕帶著幾片新鮮葉子的桶柑,讓大家可以擺在神明佛堂或祖先供桌上,也就是民俗「壓桌頂」的意思,然後直到大年初五之後才可以取下來吃。
 今年在菜市場購買年菜的時候,發現這種情況依然和往年相似,大家幾乎不能免俗的買一袋橘子當供品,雖然橘子的種類比較多了一些,但是春節前後大量上市的桶柑,則是很多攤販都會販賣重要水果。
 提到春節對於桶柑的鮮明記憶,日前到台中新社地區的親戚家中作客時,我們在屋後山坡地的橘子園,看到了果實纍纍的橘子樹,原來那就是生產桶柑橘子的真面目,每一棵綠意盎然的橘子樹上,大約都結滿了幾百來顆金黃色的橘子,也許就是等待春節批發到水果市場之用。
 在一片橘子樹果園當中,我們還看到了有一棵葉子掉落光光的橘子樹,可是樹木枝椏上還是垂吊著大約五十顆桶柑果實,而且每一顆橘子似乎也成長得還不錯,應該還是可以吃的樣子。
 「那一棵橘子樹已經枯萎了,或許是太過於老欉的原因,也有可能是遭受到病蟲害肆虐之故;總之,它不太可能重新發芽或繼續生存下去了。」姊夫如此告訴我們那株橘子樹的命運堪慮,此刻果樹上的那些桶柑果實,應該就是橘子樹留下來的最後身影,爾後只能夠面對被砍伐的命運,然後果農將會在原地重新栽培另一棵橘子樹,完全取代現在的面貌了。
 我們凝視那一棵枯萎的橘子樹良久,即使整個果園都是綠油油和果實纍纍的橘子樹,然而即將走完生命終點的枯萎橘子樹,卻是最為吸睛而醒目的圖騰,比起周遭果樹都還具有強烈的震撼效果,這真是一種很奇妙的感覺。
 當時造成我們覺得頗為震撼的視覺與感想,也許是枯萎的橘子樹掛滿黃澄澄桶柑,讓大家想起天底下所有偉大的母親,就和這一棵橘子樹一模一樣,明明是瀕臨油盡燈滅的境地,卻依然用盡最後那一道力氣,將所有的養分完全提供給果實吸吮,其唯一之目的就是為了延續後代,因而犧牲了自己的性命也在所不惜。
 我們無意間看到這樣的鄉野景觀,除了讓大家感到很可惜與極其感動之餘,不禁想到天下萬物與芸芸眾生,其實都具有「萬法歸於一宗」的慈悲本質和內涵,所以無論是動物或植物各個生物鏈,無不蘊藏著如此動人的自然法則,才能夠讓各自的物種綿延而傳宗接代下去。
 這樣的自然法則,沒有高深莫測或難以理解的大理論,也不是多愁善感的推測與感觸,更不是極其先進的尖端科技,反而只是一種簡單而實際的物種輪迴,也是一種足以教人以謙卑和感恩的心情來面對,因為畢竟這就是大自然所給予最為珍貴的心靈救贖,也可以算是另外一種啟迪智慧的啟示了,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