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美得像首詩/天行

  • 2016-04-08
 荷花,別名蓮花,又名芙蘗花。在一般的池塘裡,大都可看到這種花。每屆春分,圓圓的葉子好像幻術般地冒出來,等夏天來時,含苞待放,時機一到,每個蕾苞又迫不及待的綻開花容,在池塘上展露嬌媚的姿態。遠遠望去,宛如一把把白裡透紅的火炬,傲然的指向天空,又彷彿要向天空探詢什麼似的。我很喜歡這樣生機盎然中的荷塘,只要臨近它的旁邊,自己的心境立刻變得一片澄澈。
 小時候,我不認得什麼是荷花,也沒見過它的模樣,只約略知道它是一種水中植物而已。後來讀了書,漸漸對荷花有了印象。像朱自清寫的「荷塘月色」這篇文章裡,有一段描述他觀荷的情景,美得如詩如畫。他筆下的荷塘夜景,沒有人不嚮往的,我尤其迷戀那一片荷花。
 有一回,讀儒林外史,看到王冕畫荷那一段,心裡著實喜歡。王冕年幼時,家境貧困,替人放牛,他雖沒錢就學,但不忘讀書,經常一邊放牛,一邊展書閱讀;有一天,他正在湖邊樹下看書,忽然濃雲密佈,緊接著落下一陣大雨,陣雨過後,大地的景色煥然一新鄉,王冕環視四周的景物,最後把視線停留在湖裡的十幾枝荷花上面。他看到花苞上清水滴滴,葉子上水珠滾來滾去,非常有趣,觸動了他畫荷的意念。
 不久,他積蓄一些錢,購買畫具和材料,學畫起荷花來了。也許他天生具有繪畫才氣,無師自通,幾個月後,居然能畫出神似的荷花來。鄉里的人,聞聲趕來爭購他畫的荷花,使他奠定「沒骨花卉」的名家;讀了這一小段小說記載,深為王冕感到高興,假如他當初不在湖邊遇雨,或者沒有捕捉到心裡一閃的靈光,也許他仍是默默無聞,終其一生;這是荷花賜給他的機會,致使他日後的成功。
 荷花似乎是江南一帶的產物,不然就是那裡產得特別多。因它結的果實稱作蓮藕,可供食用,所以江南的人喜歡採蓮而食,很久以來已形成一種習俗。我們從流傳下來的詩歌,可以知道六朝的時候,採蓮的風氣非常興盛。當時大都是少女們去採蓮,他們蕩著小船,在湖上一邊採蓮,一邊唱著歌,真是快樂似神仙。
 每次到植物園的池塘觀荷,總愛遐想那片翠綠欲滴的荷園,就是江南的勝景。只是這裡的池塘太小,沒有畫舫,不然我也能仿效那些青衫紅袖,倘徉湖間,唱歌採蓮,直到日薄西山,才蹣跚而歸。
 跟荷花有關的故事是很多,每個故事都絢美得像一首抒情詩,深獲我心。還有荷花含有一分清逸超塵的志潔,不同於其他的花卉。宋儒周敦頤說它「出污泥而不染」,正道出荷花的天性。雖然它沒有玫瑰的妖嬌,沒有牡丹的富貴,也沒有茉莉的濃香,但是它確然能超拔於花國之中,獨樹一幟,讓人喜愛不釋。尤其能引起我深刻惕悟,每當在俗世裡浮沈時,總想擁有像它一樣超逸的志潔;每當面臨重大的抉擇時,不禁想起它從容不迫的神采,終能沈穩的去作一個決定。由於它跟我的心靈貼合著,時常使我省悟一些道理來,作為我做人處世的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