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愛就來/林君

  • 2016-06-07
 身邊有很多朋友,談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愛得死去活來、山盟海誓,卻因為家人的反對、外界的眼光、輿論的壓力,草率結束、無疾而終。
 一個大型情感節目「愛情保衛戰」在2015年末做了一次跨年特別節目,應景的邀請幾對不同國籍的情侶上節目,其中有對來自賴比瑞亞的黑人女主角與山東籍貫男主角因為家人的問題而無法取得共識,男主角的姐姐表示弟弟找一個外籍的女朋友會讓同鄉奚落,先不談論種族偏見的問題,但最後他們卻因為外界的輿論壓力而分手。
 這樣的故事並非只是在螢幕上播映,而是時時在我們身邊上演著。我認識的女孩很平凡,家裡不過是個買魚的小販,女孩擁有一雙水靈的眼睛,美得像是從瓊瑤劇本走出來,她遇上了溫柔多情的男孩,是當年我們口中的郎才女貌。男孩很好,除了他是某政商大老的兒子,未來要繼承政商老闆的爵位,這點卻成為男方家長極力阻擋的主因,他們要的是門當戶對。為此撕扯、抵抗,仍舊逃拒不了,水靈的眼睛就像逐漸失去水氣的魚眼睛,乾燥而乏味。
 這不是一個單一故事,我的另一個好朋友也發生了這樣的事情,只不過角色稍做互換,女方的家長白手起家,年輕的時候因為機運投資房地產,結果趕上大漲浪潮,身價一下子就三級跳,後來還開了房屋仲介公司,若有關心相關廣告的人,或多或少都能在電視上看到她家的廣告。而男方,雖然有一個不錯的工作,月薪六七萬,但父親投資失利,家中還背負著上千萬的貸款,如果有一天父母離開了,這個家的債務全都會落在男方頭上,女方父母知道了,說什麼也不願意把女兒嫁過去受苦。這樣的故事,就像翻拍又重製的劇情,一再地覆轍著。
 很多時候,愛情是無法經過深思熟慮的,一旦考慮多了,就變得故步自封,無法坦白直率,愛情這種事情,其實在簡單不過了,無非是一種心跳一種情緒的宣張,如果愛了,就大膽嘗試,不要讓外在拘泥的條件,成為一生遺憾的枷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