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電視上吹起復古懷舊風,一部描述六零年代台灣眷村的故事,征服了市井小民的心,日常生活中那股久不復見、情意相挺的濃濃人情味,隨劇中人物再現眼前,也讓我的思緒飄向三十年前的彼時。
三十年前的戰地前線,由於軍事管制的實施,純樸的百姓被訓練得極度守法,對於長官政令無不遵守,人民往來亦講求信任與互助,真正過著「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大同生活。
自小住在城區近郊的一個新式社區,由於當時人們多以農耕捕魚為業,人口集中城鎮的情況並不明顯,因此我們這個小而美的社區,從庄頭走到庄尾,幾乎各家各戶的孩子,都能認識幾個。更由於治安的良好,家家戶戶的大門永遠都是敞開的,一如張開雙臂的母親,等待孩子到她懷裡擁抱。走鄰居家裡,無需通報,推門而入,就像走自家廚房一般,是那麼的自然又自在。
放學後,是我們釋放野性的最佳時機。邀集三五好友,一同在家門前玩著「救城國」、「過關」、「跳格子」,這些看似一成不變的遊戲,我們卻百玩不膩。甚至,寂寞無聊時,也只要在各家門前登高一呼,即可號召兵馬,集合速度媲美軍中健兒,大伙默契十足的分成兩隊人馬,展開廝殺對決,雙方叫得震天價響,讓庄裡永遠不缺孩童的笑鬧聲。
週末,是我們的假日市集,大家紛紛拿出壓箱寶,或炫燿,或比劃,空氣中充滿了一較高下的氣味。不過這也是男女有別的,男孩的眼中盡是尪仔標、彈珠和竹槍,他們往往佔據村子的某一角,隨處一蹲,隨手一劃,戰場立刻成形,約莫半晌,高下立見。有人口袋滿滿,頗有斬獲,有人則垂頭喪氣,誓言下回一定要贏回來。殊不論輸贏如何,男孩子都不會因此而打架,真的是一場「君子之爭」啊!
女孩們總覺男孩那一套太過血腥暴力,她們只是靜靜的坐在石椅上玩紙娃娃、丟沙包、扮家家酒,透過角色扮演,每個人都化身為美麗的公主,在屬於自己的國度裡修築粉紅色的夢幻,等待著英俊瀟灑的王子出現,然後,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在社區裡,我們有一座共同的秘密花園--就是住家附近那片讓我們又愛又怕的小樹林。小樹林裡林蔭參天,擋住了盛夏的暑氣,也遮蔽了明亮的光線,隨風搖曳的竹子在微風的助長下,像鬼魅發出沙沙聲響般的撲向大地。位於樹林中心位置一間殘破不堪的老屋,鬼故事的傳說甚囂塵上,這股詭譎不安的氣氛,讓人毛骨悚然。雖然我們不願在白天獨自踏入這片樹林,但裡頭豐富的自然生態卻不斷吸引我們結伴探險。我們尤其喜歡在夏日午後捕捉知了,工具相當簡單,不需高超技術,只要在一根竹竿上沾滿捕蠅紙的超強黏著劑,拉長耳朵「聽聲辨蟬」,找到蟬的所在位置後,再將竹竿慢慢靠近,不用太多時間,便能抓到為數不少的黑色雄蟬。
捕蟬累了,路旁的野果就是我們最天然的零食。被我們戲稱為「野草莓」的小小紅果子,其實並不十分好吃,酸酸的口感,常讓我們深深的皺起眉頭。反倒是樹林裡的土芒果,黃黃綠綠的樸素外衣,掩蓋不了它誘人的濃郁香氣,讓我們對它愛不釋口,與香甜多汁的金黃枇杷,併稱小朋友最愛的夏日消暑聖品。
當時的人們生活單純,通常天色一暗,大家都已解決了各自的民生問題。每當黑夜來臨,又是一場華麗的晚間約會。因為實施燈火管制的關係,各家戶的燈管外都需加裝一塊黑布,以防燈光外洩,屋外自然也不可能裝設路燈,導致夜晚總是「黑白」的,但我們也因此而「因禍得福」,得以一窺銀河的真面目。滿天密密麻麻的星斗,匯聚成一條銀白的星河流瀉而下,為牛郎與織女的淒美愛情故事增添幾分浪漫。一眨一眨的星子,和著紡織娘與夜蛙的鳴唱,共譜熱鬧和諧的「仲夏夜之曲」,令人不禁陶醉在這靜好的夜,連夢都格外香甜。
時光荏苒,一晃眼日子已來到廿一世紀。經濟成長後,家家戶戶改頭換面,樓房愈蓋愈高,樹林愈來愈小,頭頂的星斗一顆顆的和路燈玩起捉迷藏,人們的心也一顆顆的封閉起來。一路回想過去,也許當時年紀小,抑或美景天天有,竟不懂得珍惜,如今想來,以今日富裕之生活與不成正比的生活品質而言,倒覺得那時的生活真是奢侈得過分。如果能有時光機,我真想再回到從前,回到令人懷念的那些年。
屬於我的那些年/蘇菲
- 2017-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