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味/王映涵

  • 2020-01-03
 我從小就愛吃,但是,自從有卡路里的概念後,吃東西變成一種很奇妙的東西。舉凡炸的東西我盡可以不碰,但是,什麼烤臭豆腐或者燒烤冰品甜食我就抗拒不了。
 正值發育時期,為了戀愛,用錯方法減肥,失去健康,停經三個月,後來,吃到同學買的紅豆餅,那香甜的滋味我到現在還忘不了。
 因為飲食而神經質的事情在生活中發生太多。
 體重也起起落落,最後,我的胸部終於已經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為此我曾企圖用木瓜牛奶或起士努力一下,奈何熱量總比胸部吸收的快。
 為了一句你的肚子怎麼那麼大,愛吃的我可以游泳兩次,但是,如今,睡眠障礙、體力不支加上乾躁症,只能盡量用飲食控制,難免會渴望甜食等高卡的東西,於是,體脂體重不斷攀升,肚子也沒有什麼人魚線可言。
 最後,我放棄了,喜歡的就接受,不喜歡我也盡力了。
 我天生就是愛吃,且就是網路上人說老化的東西我就更愛:咖啡甜點什麼的,吃了一肚子病痛還是死不悔改。
 聽說日本著名的小說家夏目漱石死前的最後一句話就是:我想吃東西。他特別喜愛食物的滋味,尤其是甜食,像是冰淇淋、餅乾、蜜餞之類的。他曾在日記中寫著:「粥也美味,餅乾也美味,燕麥粥也美味,人生能品嘗美味的餐點就是福氣。」難怪最後胃潰瘍都咳血了,他還是想吃,想像著各式餐點或鰻魚飯,連最後的一點葡萄酒都說好喝。讓兒子很深刻的印象是:「在那匙葡萄酒中,父親細細的品味最後的希望,又靜靜的閉上眼。」
 不知道何時我沒好好細細的品味?吃東西總是快速的吃光?所以食量愈來愈大,我回想起以前帶著我四處吃著小吃美食的男孩,那時,快樂無壓的時光,總是令我懷念,不論四季,總是膩在一起,享受美食過節出遊,直到分離,才知道情感與美食有些都只能放在記憶中了。
 有些時候的嘴饞不是必須,就是想念,就是無聊,就是不健康的熱量,那時為了一個地方的美食,興沖沖的去排隊,然後滿足。
 他總可以發現新的美食,我也吃的高興,但是,分離後,自己再去吃,好像少了什麼味道。
 在一起共食時,看著他細心耐心的呵護,把自己的那份給我,有時共吃一碗,我想起那些共有的記憶,我想,我一直要尋覓的,不是舊的地方的美味,也不是新的甜蜜,而是曾有的溫暖及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