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襲與防空洞/陳文榮

  • 2020-04-27
 童年時我們兄弟曾經睡過放在正房裡的紅眠床,三面彫鏤精美花鳥,彫工細緻,正面垂下兩面布簾,母親說是給新郎,新娘結婚時使用的。木彫部份漆成暗紅顏色,因此稱為紅眠床。
 二戰末期日本當局下令:每家戶都要修建防空洞來避難,躲避美國軍機的空襲,造成嚴重的死傷,鄉下農村也得遵從辦理,沒人敢違抗。
 父親請朋友幫忙在住宅前的空地上挖掘一個防空洞,洞頂鋪上樹枝,再鋪上一層厚厚的樹葉,樹葉上舖一層不漏水的帆布,最後再鋪一層厚厚泥土才算完工。
 洞口挖了幾個階梯方便上下,找一塊門板蓋在洞口,防止雨水滲入。雨後因為空氣不流通,防空洞內陰冷潮濕,瀰漫著一股霉味,人躲在洞裡很不是滋味。幾隻醜陋的蟾蜍,也跑進防空洞,和我們做伴,彼此和平共存,相安無事。
 為了能在洞裡休息,父親決定把家裡的古董紅眠床,搬到防空洞裡,重新組裝,架設為洞內床舖,
 防空洞完工時,兩個弟弟同時染了麻疹,發高燒,當時醫藥嚴重缺乏,母親只能以芒草根煮開水,以這種民間的偏方讓兩個弟弟退燒,病情稍微好轉,後來逐漸痊癒。
 防空洞裡不能燒煮食物,母親很辛苦,廚房燒好的飯菜端到防空洞裡,匆忙吃飽。利用安全時刻,走出防空洞,到樹下透透氣。
 經常空襲,學校宣佈停課,每天留在家裡,只要聽到刺耳的警報聲,趕緊拉著弟弟們躲進防空洞。
 天氣晴朗的日子,藍天銀色的白閃閃亮光,就是美軍的戰鬥機,在高空飛行。最可怕的空襲,低空飛行的轟炸機,三五架編組,呼嘯而過,聲勢驚人。
 有一次來不及躲進防空洞,母親把我們兄弟迅速躲到大廳神桌底下,全身顫抖,口中輕聲念著;「天公祖、媽祖婆、觀世音菩薩,保庇我母子平安。」
危急情況唯有虔誠祈求神明的屁佑,飛機遠離,一切又恢復平靜,走出大廳,仰望澄澈藍天,舒解緊張恐懼的情緒。
 轟炸的目標鎮上繁華的街道,投擲燒夷彈,整條街起火燃燒,化為焦土。
 農村則以機關槍掃射,聽得到劈劈拍拍的聲音,極為恐怖。
 一位鄰居在飛機低飛以機關槍掃射時,躲進防空洞,手臂來不及縮進洞裡,遭到掃射,子彈打穿手掌,鮮血淋漓,十分驚恐。事後到鎮上外科治療,保住手掌。這是全村遭掃射唯一事件。提高全村民的警覺,一聽到空襲警報聲響,儘快躲進防空洞。
 戰爭結束,台灣光復,離開躲防空洞的日子,後來把防空洞填平。歲月流逝,漸漸的淡忘了那一床我們童年時曾經睡過的紅眠床,偶爾想起,紅眠床恐早已腐朽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