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寒假,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的關係,教育部宣布延後兩週開學,學生有了史上最長的寒假,也讓老師們在防疫準備多了緩衝時間。
防疫工作一啟動,學校同仁立刻反應起來,清點校內現有物資,額溫槍、口罩、漂白水、酒精、洗手乳、紫外線消毒燈……,哇!這些開學後有大量需求的物品,在市面上瞬間變得奇貨可居,一物難求。有些手腳快的同仁,自己買到防疫物品後,不忘在學校群組通知大家哪裡還有貨;站在防疫第一線的護理師聞訊手刀搶貨,徒手搬回八大桶,共三十二公升的漂白水,堪稱神力女超人;學務主任則透過層層關卡,湊滿各種品牌,就為了讓每個班級都能擁有一支額溫槍,真是用心良苦。
除了行政教職員,導師們也提前回到教室消毒環境。有專家建議,學生座位應間隔1.8公尺才安全,這種要求在一個班有三十個學生的教室裡,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但老師們的應變是將原本比鄰而坐、方便討論的小組座位,調整成不能面對面的排排坐,每個人都面向黑板,盡量拉大座位間距,以策安全。
開學後,不分老師學生,人人戴起口罩,放眼望去,台下只剩一雙雙的眼睛,盯著老師咕嚕咕嚕轉。為了減少不必要的接觸,上學期深受同學歡迎的桌遊,一盒盒整齊收好,束之高閣。午餐吃飯時間,有專職小幫手負責打菜,必須全員保持安靜不交談,避免口沫噴濺而感染。就連洗手和潔牙,也要分組進行,不能成群擠在洗手台前。若有吃早餐需求者,也只好在空曠的陽台獨自「野餐」了。
在忙碌一天送走學生後的下班時間,往往是各領域教師們共同備課、充分討論課程的最佳時機,如今在疫情肆虐下,顧不得這個優良傳統,同事之間頻繁密切的會議,不是紛紛取消,不然就是縮短議程,或改成線上溝通。日常見面的寒暄擁抱,能免則免,更遑論私下的聚餐與交流了。
再看看身邊的家人朋友。班上幾位外籍生的爸爸,正巧都遇上入境需檢疫兩週而無法入台,一家人只好視訊解愁,在雲端團圓。而我呢?去年年底赴美探親三個多月的公婆,雖然在政府宣布返國者全面居家檢疫前入境,但為了國人的健康,他們自願待在家中自主健康管理已三週。在他們「閉關」之前,我們匆匆見了面,大約僅僅五分鐘的時間,爺爺奶奶看到久違的孫女,不能握手、不能擁抱,給了伴手禮就此道別。我們在等待疫情好轉的時刻,一家人再坐下來,好好的吃一頓飯。
現在,政府又有了新政策,室內空間的社交距離要保持1.5公尺,室外則是一公尺。在疫情蔓延之下,人與人的相處難道越行越遠了嗎?
不久前,一位武漢包機隨行護理師檢疫期滿後,在記者會中說:「我愛家人有多深,距離就有多遠。」多麼情真意切、耐人尋味的一句話呀!原來,在這個特殊時期彼此保持適當距離,不是人際互動的疏離,而是人與人之間愛的距離。此刻,我們就保持距離到疫情緩和吧,這是愛自己,也愛他人的表現呢!
我們與愛的距離/蘇菲
- 2020-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