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的終點是黎明,黎明的終點也是夜。這樣的銜接可隱藏了什麼人們忽略的奧秘?黃昏,許多年輕的父親急著返家,街燈映照著他們心繫妻兒的身影,許多人正參與在一家數口的晚餐相聚,最是幸福的時刻呀!黃昏,鄰居的廚房傳來炒菜的波波……聲音,隨後,上班族陸續回家的開門與關門聲。夜,該是安眠的時刻了吧!不,對年輕伴侶而言,他們的良辰美景一刻也不能浪費;對怨偶而言,他們的「全武行大戰」也才剛開始。這些居家音效都是獨居的我不經意聽到的。
猶記得聽力檢查時,檢驗員幽默地告訴我:「聽那麼清楚幹什麼?人生哪,就是要睜一隻耳閉一隻耳啊!都讓你給聽清楚了,還活得下去嗎?」而我只能微笑以對。但,我就是喜歡聽,保持內心平靜,就能聽出「夜」的豐富之美。
鄉村的「夜」靜謐。田園詩人肯定喜歡鄉村的「夜」,真是靜美啊!是星座妝點出的氛圍,庭院裡蟲鳴鳥叫是鄉親飯後聊天的背景音樂,微風吹來營造成天然舒適場地。只要搬幾張木頭椅子出來,厝邊隔壁、親戚好友就可以暢快聊天。叔叔、伯伯、阿姨……都來納涼不需要冷氣,心靜就夠涼的了,趁著夜晚在大樹下享受上帝牌冷氣;加上親戚朋友人手一把檳榔樹葉做成的扇子,搧風兼驅趕蚊蠅。通常這時有人抱來剛收成的西瓜、鳳梨……贈與鄰居們分食消暑,其樂也融融。我居住的嘉南平原,從院子往田地望去,幸運的話有時在田埂間還能看到螢火蟲,聽著溪水輕輕流過的聲音,田蛙聒聒……和蟋蟀的叫聲,還有不知名的蟲、田鼠和田雞,牠們都是這田野的主角。
「夜」的奧秘誰知曉?一個人的夜,是孤寂嗎?不,是幸運。當蕭邦的夜曲透過琴鍵流洩出來,「夜」就豐富悠美起來。聽著拉赫曼尼諾夫的《無言歌》鋼琴曲,心靈就充實了;而當我彈著這些曲子時,整個人就活起來了。一個人的「夜」不是可怕,是享受。這是我在度過許許多多一個人的「夜」之後才體會出來的!除了鋼琴曲的陪伴,書也是我每夜陪伴我的「朋友」之一。無論是中外書籍、小說劇本、哲學、詩……和散文,最近尤其愛讀儒家《樂論》,在夜晚讀來加倍清涼雋永。令人很難理解的是,國人在提到「夜」這個字,或者提到「一個人」時,詞語往往以負面意義來解讀、應用居多,這種思考方向值得反思。「夜」的美好,在讓人可以卸下一天的繁忙,休息恢復體力;一個人不受干擾安安靜靜地過安生日子,是一種難得的清靜境界。當一個人面對「夜」就心發慌,會感到空虛寂寞者,可以選擇與家人居住在一起,或找人陪伴。
或許喜好清靜或熱鬧人各有志,但是,當我們就寢時,全身的細胞、骨頭、靈魂……都在進行修復和更新,如果年輕人有一點點小病,有時一夜好眠之後就完全好了,這就是「夜」的醫治、改變和更新的奧秘。小朋友們如童謠所唱的是「一暝大一寸」,在晚上的時候拉長筋骨的。
「夜」的考驗可能是大家共同的經驗,幸運者或許尚未遭遇,一個人的「夜」,有時也會遭逢不盡美好的情境,例如,道路噪音汙染,鄰居的家庭工廠發出機器攪動聲,這些雜音總是攪人清夢,讓人幾乎要抓狂。居住都會的現代人在噪音汙染的夾縫中求生存,我也不例外。正式搬到這個房子四、五年了,因為主臥房鄰近道路,怕吵的我選擇睡在只有正房四分之一大的偏房,一心想圖取安靜。最近,偏房那一頭的鄰居,時常發出類似機器摳摳摳……和一些制式刷刷刷……的聲音。這聲響有時持續到十一、二點,兩面夾攻,對於按生物時鐘睡眠的我,構成很大的威脅。但,我相信這是一家人賴以維生的必要生產發出的聲音,不想被吵又不忍去要求鄰居停止作業的吵雜,我搬到鄰近道路那一頭的正房睡。心想,這車來車往的,大概也很難入睡吧!沒想到第一夜、第二夜測試下來,都沒遭遇困難。(待續)
夜的靜謐/宋明理雪
- 2021-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