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陳鵬雄特稿】最近幾年,馬祖各鄉島都或多或少經歷過野狗肇事風波,不是騎士、路人被追然後摔車,就是觀光客被咬,這看似不起眼的狗問題,已經成為地區觀光發展一大隱憂。
馬祖的野狗怎麼會那麼多?原因是早期戰地政務部隊據點習慣養狗協助看門,隨著國軍精實之後,部隊被裁撤,飼養的犬隻成了無人管理的流浪狗,在各島四處流竄,繁殖力又強,數量不斷成長。近年來,台灣觀光客自由行租騎摩托車的情況十分普遍,機車騎士最怕路上的野狗,因此而摔車、受傷的大有人在,不久前也有人反映在觀光景點附近有野狗對著觀光客狂吠,嚇得觀光客要求導遊趕快換下一站,結果又碰到野狗,真是哭笑不得。
野狗數量之所以無法大幅降低,這也和動物保護法施行有關,以前環保單位以毒殺方式處理野狗,遭保育人士抨擊,現在面對野狗只能誘捕,不能獵殺,成效大打折扣,捕獲的數量遠不及繁殖的速度,根據環保人士的經驗,要誘捕生性機警的野狗很不容易,十隻之中大概只有一、兩隻入籠,一旦被騙過一次,下次絕對不上當。
流浪犬的捕捉業務在中央已由環保署轉移至農委會,馬祖地區多年來仍由各地鄉公所環保隊協助執行,專業技術及人力都顯不足,現在只能那裡報案出現野狗,誘捕籠配合移到附近,因此而捉到的並不多。野狗所衍生的環保、安全及觀光形象問題都是影響深遠的,但多年來,卻一直沒有更有效率的做法出現。地區鄉親愛養狗的也不少,但也普遍缺乏正確的飼養觀念,未盡圈養之責或任憑家犬對路人狂吠等,對於馬祖整體的觀光形象正一點一滴累積負面影響,政府除了要持續加強流浪狗的誘捕工作外,民眾也要有所體認,養狗究竟是好處多還是壞處多?尤其是對以觀光發展為主軸的馬祖而言,不論軍或民,養狗之前請三思,一定要養,也必須遵守相關規定,不能讓野狗斷送觀光前途。
短評/野狗問題不解決 馬祖觀光大隱憂
- 2005-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