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馬祖學術研討發表會

  • 2010-10-18
文化物種演化下的異質地誌—談馬祖做為世界遺產潛力點的經營
文:林崇熙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
 (續前)所有戰地應有的肅殺、紀律、權力、規範、軍令等,如今不僅是蕩然無存,更將朝向相反的休閒、遊憩、拼貼、改裝、商業等途徑發展。人們將在以前「禁止拍照」的告示牌前拍照;人們將在以前整軍經武的軍營中嘻嘻哈哈地玩漆彈遊戲。戰地文化資產的成立,意味著戰地文化的結束及擬像新生活的開始。這種擬像化的生活就像原住民文化在民俗村中符號化演出一般地失去原本的文化主體性。
 若馬祖上上下下皆能自覺以文化資產為主軸來振興地方,則馬祖做為世界遺產潛力點的經營才有啟動與發展的機會,此意味著馬祖需發起以世界遺產潛力點經營為主體的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作為一種社會運動的策略在於將文化資產保存經營成一種公共領域,以爭取連結更多支持者,從而形成切合眾人諸多樣態利益而願意關注的公共議題,來指向未來形成新社會想像的目標。以人與天關係之價值理念議題來看,新文化運動首要能形成具有問題性的公共議題。問題性來自願景、理念、利益相對於現況的落差。因此,愈能提升眾人的願景想像(例如「我們的社區也應該像古川町般地漂亮」),愈能拉大願景與現況的落差而激發更大的問題意識來作為社會運動的動能。世界遺產不是許多文化據點的集合體,而是一個新的生活網絡、生活方式、價值觀的建立。此新文化運動需一方面拉高視野與格局來將歷史軸考慮進來而不是現況匡列,例如戰地文化需同時考量對岸中國作為冷戰對峙的對手;另一方面需將視野拉高至如何看待人與環境的互動,例如漁業文化需與海洋生態、漁村組織、文化景觀、歷史風貌等一起看待,以共構出未來的生活風貌。如此方能自問:世界遺產(而不僅是古蹟、聚落、文化景觀等集合)將如何轉動地方,改變地方?「連江縣」與「文化馬祖」的差異為何?「文化馬祖」的整體發展藍圖為何?
 其二,以人與人關係之社會運作議題來看,新文化運動需透過各種操作(practice)來進行,其一為論述,此為思想操作;其二為活動,此為身體操作;其三為公私部門總動員。論述的強化,意味著更強的象徵資本。操作是為了創造新的社會連結,來捲入(enroll)更多的社會行動者,從而形成新的社會網絡關係。愈是寬廣的社會網絡連結,意味著更強的社會資本,此非得公私部門同心協力跨領域進行不可。因此,連江縣政府需有明確的政策、願景、宣示、組織、策略、方案等作為來推動馬祖成為世界遺產潛力點。那麼,不但整個縣府各單位需一起動員起來(包括文化局、教育局、工務局、交通局、觀光局、建設局、衛生局、環保局、警察局::等),亦需結合境內各公私單位(如馬祖國家風景管理處、馬防部、海巡署、台電、航輪公司、航空公司、飯店、民宿、旅行社、釣魚協會::等)。同時,各單位需以努力達成世界遺產願景為前提來修訂必要的法令規章,此相應地需有必要的政策工具(如都市計畫、文資法、區域計畫、自治條例等)一起作用。
 其三,以人與物關係的環境掌握議題來看,新文化運動不僅是單一事件,而應該是由一波波的事例(examples)來構成。每一個事例都是一個令人們學習或感知的機會。此即如民眾並沒有研習法律條文,但卻能在每天種種媒體報導的事例中學習如何在法治社會中生活。每一個事例都是一個在地知識。透過在地知識才能切入在地議題。基於保存需求而規劃出必要的文化資產保存修復策略與工程,並不是單純地物質性恢復,而是作為一個事例來讓民眾參與先民傳統智慧營造與後續古蹟日常管理維護知識的學習。基於保存需求而規劃必要的基礎設施,不是過往一般的工程發包,而是創造一個民眾參與文化資產保存的公共領域。基於保存需求而設置保存區與緩衝區,不是限制民眾的發展,而需增強民眾對於環境的掌握度與因為限建而提升了生活品質。基於保存需求而建置基本資料庫,不是個別文化資產的數位化資料堆砌,而需以特定的價值理念及問題性出發,來調查與規劃世界遺產潛力點的內容、規模、及系統性,從而作為公私部門發展文化馬祖的堅強資源所依。
 其四,在人與自我關係之生命成長議題方面,新文化運動要能讓參與者成長、讓地方成長,讓社會更美好,此需令各層級的參與者自覺於文化資本、社會資本、經濟資本、或象徵資本等方面有所獲得。對縣政府而言,透過規劃出文化馬祖做為世界遺產的經營機制與管理計畫,讓縣政向上提升到另一層次的境界。則此需有短、中、長程規劃與耐心實施,而不能企求一蹴而幾。世界遺產潛力點之短、中、長程規劃不能一相情願地畫大餅,而需先調查出世界遺產潛力點範圍內的種種問題及現存樣態,從而讓社區居民參與式地問:社區居民將因為世界遺產的新身份而有如何的新角色、新關係、新生活嗎?社區居民將因為世界遺產新文化運動而解決當前種種問題嗎?為了讓縣政府、社區、民眾等層級皆因世界遺產潛力點經營而改變,則需對公私部門皆進行必要的教育、行銷、促進跨域合作、鼓勵民眾參與、及全民學習。此需以社區營造的精神為之。
 七、結語
 文化既然是由人們如何面對價值理念、社會運作、生命成長、與環境互動等問題與解決,所交引纏繞而衍生。因此,文化資產保存必得一方面與環境及生活共構運行;二方面必須成為當下文化系統性的一環來促進個人、家族、社區、組織、社會、或國家的強健;三方面必須能幫助居民願意在此安居樂業。馬祖雖然位處多重邊緣性,但卻能以文化資產內涵來發展獨具吸引力的異質地誌特性。文化資產並不能說有著自明性般的吸引力。文化資產的魅力需要透過社會網絡連結來經營,包括把握人(旅外鄉親)、地(鄰近地區)、事(暑期學校、孤獨之旅、節慶、蜜月旅行)、時(如當兵的歷史記憶)、物(如東引高粱酒、美食)等連結機制,發揮傳統、創新及文化共通性、文化特異性等必要的張力,為馬祖文化資產創造新的關係、生活方式、轉動方式、及新的文化系統性。在天人物我觀諸面向,當縣政府、社區、組織、新住民、現住民、暫住民、回流住民、遊客、藝術家等都有機會在文化馬祖的經營中進行探索或發展多元價值理念、結交新朋友、挖掘傳統智慧、及經營自我生命可能性等生命提升,則文化馬祖將成為各社會行動者的生命寶藏而值得來投入時,世界遺產的意義、角色、與功能於焉成立。
 —林崇熙〈文化資產作為一種新科學〉《保存科技學刊》第10期(2009)。
 —產業領域的文化厚度可從其天人物我觀來觀察。例如《夏子的酒》中的日本酒藏運作,呈現了人與天(松尾神)、人與人(酒藏、評酒會、龍錦協力會、藏人、杜氏、酒鑑定官等)、人與物(龍錦、月之露、酒桶、酵母、有機肥)、人與自我(「規矩就是規矩,沒有例外…。如果,酒藏只是企業,而藏人只是上班族的話,就無法釀酒了。」)等關係議題。(見尾瀨朗著,銀花譯《夏子的酒》(台北:尖端,2004)第9集,頁101。)相對的,臺灣的酒業僅高度注重人與物關係議題(如生產、廣告、行銷、品牌、市場等),而缺乏對人與天、人與人、人與自我等關係議題的關注,此即產業文化困境所在,亦為產業文化資產的侷限所在。
 —陳逸文〈戀戀老厝竹管情〉《生活觀》,第55期(2009),4http://www.peopo.org/portal.php?op=viewPost&articleId=523345同上。
 —2010年文建會用於全國一千六百餘處古蹟與歷史建築的修復經費不過三億元。
 —Charles Darwin, On the Origin of Species,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4)。
 —Clayton M. Christensen,吳凱琳譯,《創新的兩難》(台北:商周,2007)二版。楊丁元&陳慧玲《業競天擇:高科技產業生態》(台北:工商時報,1996)。
 —Pip Coburn《別被創新沖昏頭:判讀科技錢景的終極準則》(台北:商周,2007)。
 —此即當今文化創意產業的未來困境。
 —林從一〈對品德教育的三項建議〉《高教技職簡訊》第32期(2009)。
 —李德昌〈勢科學:推動科學的普及,恢復科學的尊嚴〉(漳州市:第二屆海峽兩岸科普研討會,2009)
 —關於白色恐怖時期權力如何踐踏人權,見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歷史」編輯委員會編《口述歷史10-蘇東啟政治案件專輯》(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1989)。
 —Margaret Mark & Carol Person《很久很久以前…─以神話原型打造深植人心的品牌》(台北:McGraw-Hill,2002)。
 —Noblex搖頭(swing lens)照相機以馬達驅動的旋轉鏡頭式照相機,配備50mmf/4.5固定焦距的德國蔡司Tessar鏡頭,具有146度寬闊視角,成像尺寸為50mm × 120mm。雖然很難用,但是拍攝的成品色彩鮮豔、粒子細膩、而且具有超乎想像的寬闊視野與強烈的透視感。見蔣載榮《台灣橫著看:真實的假象》(臺北:世界地理雜誌,2007)。
 —1999年「歷史之心」計畫由策展人黃海鳴邀請十位藝術家以裝置藝術在鹿港展出,但是一開始即在地方引起許多爭議,居民與地方文化工作者以破壞環境、褻瀆神明、違反水利法等理由進行抗議或破壞。見《歷史之心裝置藝術大展document》(南投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中部辦公室,2000)。
 —Michael Foucault, "Of Other Spaces." Diacritics 16. pp.22-27。
 —柏楊口述, 周碧瑟執筆《柏楊回憶錄》(臺北:遠流,1996)。
 —Clifford Geertz《後事實追尋:兩個國家、四個十年、一位人類學家》方怡潔、郭彥君譯(台北:群學,2009)。
 —義民節是無形文化資產。義民節中可能會出現電子琴花車或脫衣舞。通常這種現象會被衛道之士批評為傷風敗俗或不倫不類。可是,爐主或頭家會說,義民爺是孤魂野鬼,在食色性也的考量下,以脫衣舞來讓義民爺高興有何不可?何況,民眾不分男女老少也都看得很高興啊。相對於人之為常,鬼是非常;對待非常,就無需用常來看待。就像神豬只出現在義民節此非常之際,而不會出現平日的屠宰場上;電子琴花車也只會出現在非常之際的廟會上。
 —當時三峽老街開店率不足20%。
 —猶如冰島火山活動連連,可是冰島人們善知如何與火山相處,並善用地熱帶來的農業、礦產、溫泉、特殊地形帶來的觀光效益等。
 —楊弘任〈專家系統下的地方知識:嘉邑行善團的造橋實作〉《科技、醫療與社會》第10期(2010),頁129-190。
 —擬像概念見Jean Baudrillard《擬仿物與擬像》(台北:時報文化,1998)。
 —此猶如若缺乏海洋生態、漁業組織、海洋知識、魚類知識,則澎湖石滬將難以生活式保存。
 —Bruno Latour, Science in Action,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7)。
 —此即Kuhn所言之以範例(examples)來學習典範。見Thomas S. Kuhn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62)。
 —Clifford Geertz《地方知識:詮釋人類學論文集》(台北:麥田2002)。
 —一樣是服務學習,台北市美術館志工會覺得能於一次次導覽解說中獲得美術史領域或美學素養的成長,此為其文化資本的獲得。相對的,一些大學大一學生的服務學習(尤其是打掃校園)就僅是勞力付出,而不覺得有什麼生命成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