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陳鵬雄特稿】仍處於建設階段的馬祖列島,建材堆放與景觀破壞始終無法取得平衡點,政府對於相關事件處置絕對有權也有責,但處罰畢竟是最後的方法,業者的自覺才是最重要,否則類似事件一定層出不窮。 馬祖由於地方小,建材堆放問題顯得格外突顯,如果要這些料場全部消失,除非馬祖停止任何建設,在景觀與建設之間取得平衡點是需要一些技巧與政策配合,說白一點就是要軟硬兼施,主事者心中自然有一把尺,只要是在尺度範圍之內,其實還是有變通的方式可以處理這些料場。 在離島的特性前提下,馬祖的營造業與台灣地區有亟大的不同,業者自設料場的情況十分普遍,目前僅有南竿地區有業者經營預拌混凝土出售生意,但出料的範圍並非涵蓋所有工地,規模較小的營造業通常自設料場,交通運輸的因素使料場囤料的情況普遍,在平地難尋的馬祖,開挖坡地囤料是唯一的途徑,也因此對景觀造成破壞,這也是鄉親最為關切的原因之一,且大部份料場位於明顯處,即使有綠色鐵皮圍籬包覆,終究與自然景觀無法融合。 從法的角度看,政府有權取締這些料場,因為馬祖大都是所謂的保護區,但如果政府與業者平心溝通,找到解決方法是可能的,集中設置、集中管理是目前看來較可行的途徑,一旦有所謂的堆置區,也有助於業者間的整合,未來營造業者將走向由預拌場集中出料的方向,尤其在開放大陸砂石、水泥進口之後成本降低,可行性也跟著提高。 解決馬祖建材料場問題並非易事,這就是地方建設與景觀維護永遠無法取得平衡點的重要原因。短期之內,馬祖的建設腳步還是要進行,大的像珠山電廠、福澳商港,小的如一般零星工程甚至民宅興建,建材的需求量不會減少,但存在的問題卻是同樣的棘手。料場的存在是必然的,但選址及周邊綠美化則是可以要求的更好,或許這麼做會提高一些成本,但換來的是對景觀衝擊的降低,應該是值得的。
建設需求與景觀維護難取捨 料場問題全面改善非易事
- 2003-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