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春聯是過年期間必定看見的物品,但您
知道春聯的由來嗎?在神話裡東海的度朔山上,有一棵
彎彎曲曲延伸了三千里遠的大桃樹,還有萬鬼出入的鬼
門。專司審查惡鬼的神-神荼和鬱壘常在這棵桃樹下審
查、監視這些鬼,看到有惡鬼害人,便用草繩將鬼五花
大綁,丟到山裡餵老虎。有了這個傳說,再加上古人迷
信桃木是五木之精的仙木,氣味辛烈,可以壓制邪氣,
收伏百鬼,於是每逢新年,為了有個平安的開始,人們
就拿兩個桃木板掛在門旁避邪。後來,人們又在桃木板
上,畫上神荼、鬱壘的圖像或寫上他們的名字,掛在大
門兩側,這些都叫做「桃符」。
春聯就是源自於桃符。後來,桃符的內容慢慢被兩句
對偶的吉祥詩句代替,出現了稱之為對聯的形式,當時
約在南北朝時代。而春聯產生的原因,與南北朝駢體文
的興起和唐朝律詩的發展不無關連。漸漸的,桃木板也
就被紙所代替了。最早的春聯出現在五代時,後蜀國君
孟昶於西元九六四年除夕,命令學士辛演遜題桃符於寢
門,但他並不滿意,於是自己題了一聯:「新年納餘慶
,嘉節號長春。」這就是最早的春聯的由來。
春聯的由來
- 2003-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