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報導/打開共同記憶之匣(四)/美麗與哀愁 訴說

  • 2003-01-08
 文/宋志富

 前言

 你聽過馬祖女人的「卡柄槍」、「六○砲」、「小白
菜」等外號嗎?現在的她們已是祖母級人物了,雖然過
去兩岸國共對峙、局勢緊張,軍民生活單調毗lash;燥,但經
由這些人物的描述刻劃,也添上幾連lash;歡樂,亦是地方當
年最美麗的容顏。

 康樂組織 聲名大噪

 在民國四、五十年代的馬祖,各島軍民眾多,營區、
村落毗鄰而居,互動熱絡,相處如同一家人,關係也密
切。由於早年康樂宣慰活動頻繁,各鄉有康樂隊、藝宣
隊之外,各村的婦女自衛隊也會組成小型康樂組織,年
輕貌美的隊員表演歌舞,自然成為響叮噹的人物,官兵
給予的封號也不脛而走。

 民國四十六年成軍的馬祖康樂隊,是由南竿西區「尖
兵康樂隊」、東區「怒吼康樂隊」、北竿「春雷康樂隊
」及白犬「虎賁康樂隊」所組成,由各島名媛挑選組合
,因報導而聲名大噪。除此之外,各村婦女自衛隊面貌
姣好的隊員,也是揚名各島。

 本報記錄 活潑有趣

 這些外號最熱的時期,是在民國四十二年至五十年間
,馬祖日報著墨不少,報導也極為活潑有趣,並在地方
版闢有「馬祖群芳譜」、「戰地速寫」、「地方簡訊」
、「鄉村鱗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