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在同學聚會上,劉秋貴同學透露了一位曹姓鄉
親的故事,其中一段是蒐集「宣傳單」後的「轉售致富
」,最為叫人為之動容與佩服。因為看似不起眼的東西
卻能被善加珍藏、牟利...只是多少年來透過每個月
高達十五天的砲彈威脅,每個單號晚上都在恐懼中渡過
的少年階段,這種慘痛的回憶,與其說是「生於憂患」
的經驗,不如說國共對峙下「馬祖人的悲哀...雖然
這一切都過去了,但有形、無形的斑斑記錄仍留在馬祖
的每一個島上;雖然大家都領到了當年因「服勤」而應
得的「補貼」,但是軍管的不自由、交通不便、白色恐
怖的陰影等等,對四十歲以上的鄉親無一不是留在回憶
內容中刻骨銘心的「背景、傷痕」...或連lash;弘觀的思
維、往前看的做法,才能稍微平衡一下當下的怨懟、不
滿...。
談到宣傳單,想到了反共標語、想到了兩岸之間在小
三通後的良性互動,看了曹姓鄉親用「宣傳單」換取大
量利潤,但也想到每一個村莊的「防空洞」,想到在馬
中求學時的「避難所」為了躲對岸來的砲彈,明知道他
們是「宣傳」為目的,但唯恐受到重創(因為有實彈傷
人先例),所以三更半夜也不能倖免,即使愛
回首反共標語的年代 展望永銘歷史的記憶/林泉利 台
- 2001-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