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根據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腸病毒疫情監視資料顯示,近三週台灣地區每位定點醫師通報病例數有增加的情形,且已發現四名因感染腸病毒七十一型的重症個案,由於今年可能會爆發腸病毒大流行,因此,連江縣衛生局已嚴密監控,並呼籲民眾務必小心防範,減少遭受感染的機會。 衛生局提醒民眾,雖然腸病毒在台灣地區流行的時間一般是在三至十月,但整年都有可能發生傳染或病例聚集的情形,民眾千萬不可掉以輕心。預防腸病毒的最佳方法為建立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如養成正確洗手濕、搓、沖、捧、擦五步驟,並注意下列事項: 1、環境衛生及通風。 2、流行期間儘量避免出入過度擁擠之公共場所、不要與疑似病患(家人或同學)接觸。 3、注意營養、均衡飲食、運動及充足睡眠,以增強個人的免疫力。 4、幼童(尤其三歲以下幼兒)有較高比率會併發腦炎、類小兒麻痺症候群或肺水腫等嚴重症狀,因此幼童之照顧者或接觸者應特別注意個人衛生,避免將病毒傳染幼童。 5、家中第二位感染者,可能接觸到較多的病毒,病症程度會較嚴重,應特別留意。 6、餵食母乳,也可以提高嬰兒抵抗力。 腸病毒通常僅會引起無症狀之感染或呈現甚輕微之症狀,超過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以上的患者,只要在家休息便可自然痊癒,因此民眾無需過度恐慌,但應密切觀察罹病幼童狀況,如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躍型抽搐(類似受到驚嚇的突發性全身肌肉收縮動作)、持續嘔吐、持續發燒、煩躁不安、昏迷、頸部僵硬、肢體麻痺、抽搐、呼吸急促、心跳加快或心律不整等情況時,可能是重症病患的先兆,務必立即就醫接受治療。 地區各小學已開學,而學童聚集的環境是最容易傳播腸病毒的場所,有鑑於此,衛生局已購買洗手乳及洗手設備,而近日也將至各校進行查核。 衛生局提醒小學、幼稚園及托兒所等機構負責人,應注意洗手設施是否完善,以供學幼童隨時洗手,保持衛生;就讀國小的學童或在托嬰中心的嬰幼兒,如感染腸病毒應在家休息,以便獲得充分休息,早日康復,也可避免將病毒傳染給他人,而且學校及托嬰中心也應作好玩具及遊樂設施的消毒工作(可使用稀釋含氯漂白水浸泡或擦拭),以免腸病毒藉其傳播。
台省發現四例腸病毒七十一型 民眾小心防範
- 2003-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