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東引農友生計 共同運銷制度待建立

  • 2003-04-22
 【本報訊】東引鄉耕地不大,從事農事人口也逐漸凋零和高齡化,按照現今東引的軍民人數,自產蔬菜差不多可以達到自給自足的平衡狀態;不過,受到高齡化、農民知識技能無法提升及農民組織力量未能發揮功效等因素的影響下,東引鄉的十餘位農民僅管辛勤工作,但是經濟收益卻非常低。為了能夠保障農民權益、增加農民收益,不久前東引鄉公所和地方民代也曾就此問題尋求駐軍的協助,希望提高自產蔬菜的採購量,同時也召集農民座談,商討如何增加蔬菜的銷售。 不過,據瞭解,東引旅部相當堅持共同運銷(統購統銷)的機制,認為應該先透過現有的農會組織來發揮功能,取得共識和作法後,再與部隊進一步協議蔬菜的供應方式。而居中協調的民代也傾向於以共同運銷的模式,由農會組織來提高農民的交易地位和產品售價,同時在運銷過程裡,指導監督做好分級、包裝和改進品質的工作。合作運銷建立常態之後,運銷組織也可以按時間及地方的需要,調節農產品的運銷數量,達到秩序運銷。讓每一參加共同運銷的農民都能均蒙利益。 除了蔬菜,東引唯一一家蛋雞場也有雞蛋滯銷的問題。這位蛋農表示,本著自由經濟的原則下,願意採議價方式供銷國軍各連隊。「但是農畜產品的銷售通路遇到困難時,農會原本就有保障農民權益和輔導經營的任務,但是地方農會組織卻不能發揮功能,對農民的生計問題也提不出具體的改善方案」,葉姓蛋農對農會的消極作為是相當不滿。據瞭解,這位蛋農還向當地警察所報備要蛋洗農會辦事處,不過經過勸說後,只以綁白布條的方式來表達不滿。 其實,東引駐軍向農民購買蔬菜的分配制度,至今仍在實行。不過受到蔬菜品質不佳、雜貨商的市場有利地位及分配制度的約束力不若以往之後,東引農民的收益是愈來愈低,據瞭解每位農民每個月的收入還不到一萬元。對於蔬菜品質不佳的批評,葉姓蛋農也為地區農民抱不平,他指出,作物具有生物性,無法抑制生長,當產銷失序時,品質自然老化;如果能建立共同運銷,將產量少而零散的個別農民生產規模組織起來,並施以教育和指導,就不會出現田園到處都是黃澄澄一片、菜園變花園的景觀了。 對於農民的權益保障,東引農會則表示,在鄉長陳寶銘、縣議員張永江和鄉代主席楊雲成等人居中協調下,東引旅部也允諾在價格合理,及提升品質和服務後,願意以共同運銷的方式來增加採購數量。不過,農會也表示蔬菜運銷工作較複雜,而且以農會現有的人力和經費,根本無力馬上擔起共同運銷的任務。農會強調,雞蛋運銷較容易執行,如果駐軍可以接受產地的價格,雞蛋的銷售問題就可先得到解決。至於蔬菜銷售,農會也提出以「九八一營站」為集散據點的構想,由農會提供一部冷藏櫃,讓農民就近直接將採摘的蔬菜存放在此,駐軍採買也集中在九八一營站進行驗菜、取菜和投單的例行工作。對少部分農民要求農會立即提出改善農產品滯銷的具體辦法,農會表示協調工作一直在進行中,希望農民朋友以合作來取代對立,一步一步達成共同運銷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