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以前在馬祖服務,假日最重要的行程就是帶「購買證」去買「福利品」,理由是可以多一些選擇,價值高低不是原因:::曾幾何時,這個造成大家在討論的「地方」又掀起了話題,筆者以為要廢就要快,不要為其它因素而拖泥帶水;否則就是要調整消費內容與制度來撫平一般商家的怨聲。 今天福利站存在固然是減少了軍公教的高額開支,但也直接打擊一般商家是事實,十分不合理呀!試想小小一個南竿鄉近乎八成是軍公教,有資格入內購買民生用品者,都沒忘記「到此一遊」,那麼地區的雜貨店、平價商店只能賣東西給「觀光客」?結果又因物價偏高,又惹來負面印象,惡性循環結果,贊成繼續福利站存在的單位主管能不好好思考其中影響所在。 筆者以為「兩全其美」之計,管制購買證只是繼續「弱化」小店商家生存,何不將福利品價格與一般商店做「誠實」比較公告,然後陸續退出一般消費、消耗品「上架」,地區消保主管部門怎能輕忽這個「職責」?或許市場機制,小店們有不得已苦衷,但若是被認為「暴利」,阿兵哥們就可能會集中在福利站消費?但福利站如成了唯一賺錢單位時,地區雜貨店一家家走入歷史時,現行這種政策與管制就變得沒有任何意義了。
不同角度從看福利站存在/林泉利(台北新店)
- 2003-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