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陳鵬雄特稿】原本因為SARS疫情而縮減的離島快輪航班,最近疫情趨緩,班次也逐漸恢復,其中南北竿快輪也由六班增加為十一班,但自南竿機場開航以來,快輪搭載率就不及四成,因此,有關南北竿交通船航班、票價補助等措施是有必要重新評估檢討。 南北竿間因為地理位置及互動需求性而造就了便利的海上客輪航班,從最早的每日二班到四班、八班,再到目前的十一班。航班的增加一方面是需求量的成長,一方面則是互動便利性的提昇,但不論是需求或是便利性的因素,都在南竿機場啟用後起了變化,如果整體交通政策不能因勢利導,有所改變就會形成資源的浪費。 評估南北竿交通政策大概從航班及票價兩方面著眼,在航班部份,實施已久的每整點航班算是空前便利,而過去利用整點航班往返的多半是搭飛機的乘客,如今這個主要客源已經消失,每整點航班不論是運量與便利性的效能也就跟著打折扣,在地方政府財政並不寬裕的情況下,每趟花一千六百元補助快輪使之維持交通便利性的必要性也隨之降低。前陣子因為SARS疫情而縮減為南北竿每二小時一班,兩地居民或乘客似乎也並沒有對交通的便利性產生很大的影響。 在票價問題方面,目前馬祖各離島間僅南北竿還在收每人一百四十元的費用,而近來要求南北竿應比照東引及莒光採取免費措施的聲音也愈來愈多了。事實上,票價的收入以目前的載客率來看,對於維持營運的幫助是有限的,如果能把減少航班的固定支出用於票價補貼之上,即使政府不見得在這種政策下省了很多經費,卻也換來搭乘快輪半價或免費的福利政策之美名,而且因為票價降低或免費甚至有可能吸引乘客,對於提昇搭載率是有幫助的。 南北竿維持每日整點共十一班的快輪航班僅是堅持便利性的考量,若利用適度減少航班又不對便利性有太大影響情況下配合做票價政策的調整,未嘗不是一舉兩得的措施,一般認為每日六到七班既符合基本便利性的需求,又提供政府適度減少航班做其它規劃考量的空間。
兼顧便利性與供需合理性 南北快輪航班與票價審慎評估
- 2003-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