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淡雲 (續昨) 二、建了橋之後,會有什麼樣的經濟效益和觀光價值? 大家都知道,美國西岸大都會舊金山「金門大橋」的興建,是著眼於兩岸間與偌大的周邊城鎮等奇大流量的交通需求而闢。是而,其縮短了許多不必要的繞道時間花費,也自然形成了各行業間運輸成本上的節省支出;而今所造就的觀光經濟價值,也是因建橋之初的另層「附設」的考量罷了,但絕非主要的訴求。舊金山市政府可以自有的財源收入編列經費,做一年又一年的全面性的橋樑檢修護養;光是表層油漆部分,工人們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都在橋上爬來爬去、吊上吊下;就是說,市政府必須年年月月日日養一組人員在橋上工作,僅人事費用的支出就是一筆為數可觀的金錢酬付,況且還有材料、零組件等必要性的開銷未計入。馬祖建了「南北竿跨海大橋」之後,如同舊金山般能靠自己的酒廠賣酒的營收或地方稅的進帳,年年列編這種龐大的檢修養護經費?還是要伸手向中央乞賜補助?就說當前的南竿鄉體育館、珠螺溫水游泳池、清水馬祖民俗文物館等等,現有的建築設施該有的養護經費,能從那裡挖掘榨取出來?福澳碼頭與東引碼頭的活動升降棧橋和船隻靠泊的橡膠碰墊,毀損更換多次,這些一年要花多少錢?要是沒錢,橋在海風鹽水中經年累月吹襲侵蝕下,結構的安全和通行的保障,誰能提供、誰來善後? 「澎湖跨海大橋」是中央政府基於戰略需要(海軍和空軍基地)與地方整體面的建設考量而主動興建;究竟戒嚴時期的建設,其當無「觀光」的特別考量吧;況該橋挑高離海的距離不過三、五公尺,施工、養護、通行安全都是比較省事與容易掌握的。絕非馬祖「南北竿跨海大橋」要架在「馬祖海峽」之上,必須顧及船舶、艦艇的通行安全。不要說像舊金山「金門大橋」離海達七十公尺,也莫說未來有多少萬噸的商輪能夠航行,至少也要讓中華民國海軍最新的「拉法葉艦」通行巡弋海疆,應高過其主桅桿再加上通訊天線與大潮時的海平面,整個高度少說也要達二十五公尺以上。「大小金門跨海大橋」是否如此?又其更著眼於未來能與廈門間另架橋路貫連成一體,是有其先天上距離和地緣的優勢。果若,其造就的交通、經濟效益和觀光價值,不言可喻。 但咱們的馬祖「南北竿跨海大橋」不能等同,想也當然。因此,我們要問這樣一座「南北竿跨海大橋」實質上的交通效益和經濟價值在哪裡?觀光發展的潛力在哪裡?外地人、遊客只為了瞧瞧或走走這座跨海大橋來這裡?又其能如澎湖般,果然應合湊成了「國防部」眾將官們心裡早就盤算設想的「戰略需要」? 據此以論,我們以為既已有了「南、北竿機場」,就不該有「南北竿跨海大橋」;有了「南北竿跨海大橋」,就該廢了「南、北竿機場」中的其中一座。問:是南竿,還是北竿?廢了其中一座,也難看,良心也不安;十幾億的新台幣,就這樣白白花費掉…。否則,馬祖人是:人心不足,如蛇要吞象。我們這一代活著的,丟不起這種臉;未出世的子孫們,恐也不敢光明正大地報籍貫:馬祖! 三、捨「南北竿跨海大橋」不建,四十億元經費逐年分期爭取,如下列提擬的這樣一一規劃動用,馬祖當成全國人民最喜愛前來逗留的玩樂之地--「閩東之珠,希望之鄉」非是浪得虛名。 (一) 全面整修各鄉各島公路,以安全、平坦、不突兀拐彎、不陡然險峻為要;路面施工品質,監督把關要最嚴格切實;局部路段和人行道景觀,要做不同特色美化;如同南竿鄉中央公路兩旁,今春栽植不同種類的觀賞樹種與花卉,已然形成殊異的「馬路風光」。 (二) 港口設施的強化:除要增進改善人與貨上下安全的機具設施之外,各島港口碼頭,能適當規劃出供大眾攬勝休閒、垂釣遊憩的區域,搭配露天下可耐久使用的設施如涼椅、欄杆、棧道等。當然,其前提當是不得影響各種船舶進出離靠、人員上下、貨物裝卸、油水補給等作業下來設想。 (待續)
讀者論壇/興建「南北竿大橋」的必要性與非必要性
- 2003-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