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陳其敏特稿】馬祖列島所涵蓋的水域面積遠超過陸地的面積,所以漁業資源或生態旅遊價值應遠比陸地上的農林牧業更具有開發的潛力,也更具有永續利用的價值。不過,由於地理位置不同,各島的海洋生態系也不盡相同,再加上各鄉各島在發展條件上是各有擅長,可以預見像東引這樣擁有良好海洋漁業資源的島嶼,要想由以往獵捕型漁業轉型為培育型及管理型的漁業,除了主管機關在發展策略上需做調整、瞭解島嶼環境的差異性外,最重要的還必須得到主管機關的重視與支持,借助海洋資源可以永續地被合理及充分利用的特性,為離島地區創造機會。 在早期,居民都一直認為海裡的生物是取之不盡的,之後大陸漁船非法炸魚、越界濫捕的結果,漁場幾乎遭破壞殆盡,才警覺發現大海中的生物並不是源源不絕,還是有一天會枯竭的。然後保七警艇(現在已改為海巡隊)進駐了,馬祖漁場終於回復了一點點生機。而這幾年來推動觀光發展,休閒漁業和海洋生態旅遊也是重要的發展項目,但是,也不得不承認,我們在海洋資源的維護和利用上,並沒有見到太大的作為,更遑論有善用珍貴資源,為低迷的經濟環境帶來活力和新價值。 從另一個方面來看,提供願景的公部門,在觀念、進度上,應該是領先民間的。可是,停滯不前的結果,現在民間的保育觀念和永續經營的認知反而是超前公部門。最近,東引鄉民組成志工隊協助護魚,及縣府單位舉辦轄區內水產動物採捕體長限制公聽會,出席人員要求主管機關拿出維護海洋漁業資源管理辦法,就是很好的明證。要讓漁場不枯竭、海洋生態得以永續維持,就必須要有有效的管理辦法,現在東引大部分鄉民,似乎能夠體認到海洋資源與島嶼發展的依存關係。 所以接下來,公部門必須要展現新的作為來回應民間的期待。然而,對以建立海釣基地為發展目標的東引鄉,雖然民氣可用,但是要擬定長遠的計畫,以地方有限的財力和專業人才的缺乏,並不容易做到。所以要落實海洋生態保育和永續經營的目標,縣府的關心和支持是決定成敗的關鍵,然後再回歸到地方的共識凝聚。不容否認,近幾年來從政府到民間都迷信大建設能造就繁榮,對於只要花費不多錢就能表現特色和活化經濟的軟體建設,卻見不到太多的建樹。儘管這幾年來東引漁業未見起色,可是海釣休閒漁業所能創造的經濟利益已經顯現,所以和動輒上億的工程建設經費相比,建構管理型的漁業環境所需投資並不多,但是投資的效益卻是長遠和看得見的。
推動休閒漁業 公部門須展現新作為回應民眾期望
- 2003-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