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署公告 異位性皮膚炎常用藥膏應加註警語

  • 2007-02-14
 【中央社電】飽受異位性皮膚炎困擾的民眾,常得藉助外用藥膏舒解症狀,但包括「醫立妥(Elidel)」與「普特皮(Protopic)」等常用藥膏,長期使用卻恐有致癌風險,美國已在去年發出警告,行政院衛生署最近也跟進公告,要求含有相同成份的皮膚外用藥品都應加註警語,提醒醫師及患者注意。
 台灣約有一成孩童罹患異位性皮膚炎,兩種常用的非類固醇藥膏「醫立妥」與「普特皮」,由於可避免類固醇的副作用,因此廣泛被使用於治療上,不過,長期使用這類藥膏,卻傳出恐有皮膚癌與淋巴癌風險。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已在去年,要求這兩種藥膏須標上可能有致癌之虞的「黑框」警語。
 衛生署最近也跟進公告,進一步規範與這兩種藥膏相同,含有「pimecrolimus」和「tacrolimus」成分的所有局部皮膚外用製劑藥品,廠商都應於今年七月三十一日前,在仿單中,以粗體字「紅框」加註警語,提醒醫療人員及使用患者注意。衛生署要求加註的警語指出,雖然因果關係尚未確立,但在使用這兩類成分藥膏治療的病患中,有極少數惡性癌症,例如皮膚癌或淋巴癌等的案例報告,因此,任何年齡層患者使用此藥品都必須連續長期使用,且僅能使用於異位性皮膚炎病灶部位,藥品也未核准使用於二歲以下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