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倪國炎金門7日電)金馬解除戒嚴屆滿18週年,金門7日舉辦的文化論壇,民眾建議將11月7日訂定為金馬解嚴紀念日,比照228和平紀念日辦理紀念活動,以彰顯國家邁向民主的努力。
金門縣鄉土文化建設促進會主辦的「戰地36─金馬解嚴18週年」文化論壇,7日上午在金城鎮公所舉辦,由鄉土文化建設促進會理事長陳滄江和作家楊樹清主持,邀請前金門縣議會議長王水彰、國立金門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江柏煒、參與金馬民主運動的翁明志等人探索戒嚴歷史。
陳滄江指出,台灣在民國76年解嚴,金門和馬祖要到81年11月7日才解嚴,比台灣晚5年,戒嚴和戰地政務對金馬發展影響深遠。
他表示,金馬解嚴18年來,官方對戒嚴歷史冷漠,有意無意的忽略,僅有3年前金門縣鄉土文化建設促進會舉辦「戰地36─金馬解嚴15週年戒嚴人權系列展」,舉辦活動並非要挑起仇恨,而是喚醒重視歷史教訓,讓後代金門子弟珍惜民主的可貴。
翁明志說,金馬解嚴後,回歸民主憲政、舉辦縣長、縣議員選舉、開放觀光,可以說是金馬重獲新生,希望解嚴日的11月7日,訂定為紀念日,比照228和平紀念日辦理紀念活動。
江柏煒則建議,金馬戒嚴在世界冷戰史有其重要一頁,早年美國總統大選還曾經在電視辯論過金馬撤軍問題,因此,蒐集和整理相關資料進行研究,相信能凸顯出金馬歷史地位。
與會退休教師魏欽源等指出,戒嚴和戰地政務為絕大多數金馬民眾共同記憶,訂定金馬解嚴紀念日,可提醒政府省思做了多少彌補,加強對金馬的建設,以撫平歷史的傷痕。
金馬解嚴18年 民眾盼訂紀念日
- 201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