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16日電)以下是日本福島核電廠輻射危機狀況簡要說明:
※影響範圍
─短期:
日本政府16日表示,輻射對核電廠方圓20公里外的居民健康沒有立即威脅。
美國駐日本大使16日警告,住在核電廠方圓約80公里內的美國居民必須撤離或尋找遮蔽。
法國輻射防護暨核子安全研究所表示,核電廠周圍的輻射煙羽(radioactive plume)將蔓延「數十公里」,輻射煙羽在「未來幾天內」會延伸數百公里,但對東京不會造成健康影響。
─長期:
洩出輻射的比率和類型仍未知。
法國輻射防護暨核子安全研究所在國會委員會會議表示,最終福島核電廠方圓60公里可能是「嚴重污染帶」,「帶來可衡量、非巨大的影響」。
法國輻射防護暨核子安全研究所:「壞的一面是,污染在10到20公里區域內可能會比較嚴重;好的一面是,大範圍較無受到感染。」
※主要污染來源
有毒核廢料的半衰期長是主要問題。
福島核電廠可能污染物包括碘-131(iodine-131 )和銫-137(caesium-137),前者半衰期8天,後者則是30年。
半衰期是指輻射物質濃度降低到初始一半所需時間。基本上,這些物質構成危險的期間為半衰期的10倍。
帶有輻射的碘和銫會致癌,危害健康,不論是直接污染空氣、水,或間接進入食物鏈。
※事後清理:
清理輻射污染地點非常昂貴、花時間,也很危險。
受污染的土壤可以被移除,埋進舖設防護墊的掩埋場,但無法完全消除這些廢棄物。用特殊方式焚化,能讓有毒物質變成無害,但相當昂貴,且有技術方面挑戰。可以把土壤混合溶劑「清洗」,將污染物質變成液態,隨後丟棄。
利用電滲析進行去礦質作用─移除輻射離子,也被證明是有效方法。
也有許多方法能夠封閉廢棄反應爐。它們在失去作用後許久,仍會持續釋出輻射。
分析:福島核電廠處置與短、長期污染影響
- 2011-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