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節目是人人必看的﹐電視問題也是人人關注的。地區自從有了有線系統之後﹐電視收訊的確大幅改善﹐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而且受到民意的重視﹐現在把問題搬上檯面討論﹐將有助於消費者權益的維護。我們以為﹐經營業者既然是商業行為﹐且收取服務費﹐就應該提升服務品質﹐特別是在收訊方面﹐應該做到沒有本島與離島之分和社區與偏遠之別﹐一視同仁。對此﹐正在進行中的縣議會定期大會﹐包括副議長謝承春和議員張永江等﹐分別就電視收訊和服務品質﹐向相關單位提出質詢﹐他們強調政府出資建立離島電視有線網路﹐對廠商業者忽視用戶權益的做法﹐應該有所要求和約束﹐讓大家正常收訊電視﹐增進生活樂趣。 講到電視﹐馬祖曾有一段辛酸史﹐在以往國內只有三家無線電視台的年代﹐由於地區環境因素﹐電視收訊普遍不佳﹐軍民為此傷透腦筋﹐問題也層出不窮。現在拜科技之賜﹐經由衛星功能達到有線電視傳訊效果﹐但是﹐全縣分為四鄉五島﹐基地設在南竿的有線系統﹐如何將畫面傳到離島﹖不但涉及到技術層面﹐也要經費支應﹐期間連江縣政府、中華電信和業者都扮演重要的角色﹐中華電信提供網路﹐縣府則承擔部分費用﹐業者一本經營理念﹐將電視節目送到家家戶戶﹐業者的努力固然有利潤考量﹐但是服務鄉親熱忱以及對地區傳播事業做出的貢獻﹐也得到多數消費者的肯定。不過﹐這項服務工作有了缺失﹐以民代長期的觀察﹐現今的問題至少包括節目頻道不足、常有收訊不清晰狀況和線路沒有到達某些地方。 在節目頻道方面﹐台灣有線業者所提供的節目頻道近百個﹐比較之下地區顯然不足。對此﹐民意代表認為﹐地區用戶每月收費六百元﹐已經算是高檔﹐因為台灣部分縣市﹐因為競爭而減價或打折﹐而地區收費高﹐頻道卻縮水﹐這是用戶不滿的原因。 在收訊不清晰方面﹐儘管地區島嶼分散﹐社區、村莊和聚落之間相隔又遠﹐增加線路鋪設的困難和費用﹐但是﹐這和收訊清晰度無關。以今天的科技﹐只要業者投資﹐便可做到零缺點。再者﹐業者和用戶之間的互動窗口﹐必須暢通無阻﹐一旦發生收訊不好﹐特別是離島﹐可以立即瞭解並儘速修復。 在線路普及方面﹐大致來看﹐地區有鄉親居住的地方﹐線路都會到達﹐至於偏遠地方的家戶或機關單位﹐可能因為沒有線路通過而無法提供服務﹐如果業者專門為此設線﹐其成本顯然有待商榷。我們以為﹐事業固然講求利潤﹐卻也注重服務和形象﹐在能夠接受的情況下﹐做到處處有電視節目可看﹐也算是一種善事。 現代人幾乎離不開電視﹐對於電視衍生的問題﹐也特別重視﹐過去這些問題一直被埋沒﹐現在經由民意代表發掘﹐而把問題搬上檯面討論﹐這是民主社會可貴之處﹐能夠討論出結果並得到改善﹐當為所有電視用戶所期待。
電視收訊與服務問題,浮上檯面
- 2003-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