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納各方意見,提供優質服務/以喜悅和期待的心情,迎接廣播時代的來臨

  • 2003-12-05
 創紀錄的地區民間第一家廣播電台已經進行試播,電台方面十分用心,正在各地測試,力求改善,俾在明年一二三自由日正式開播時,以最好的音質呈現。由於地區山嶺起伏,產生許多收聽上的死角,這種地理環境,對業者而言是難題也是考驗;然而,以今天的科技水準,許多問題可以克服,業者的作為是關鍵。在全國各個縣市中,只有馬祖不易收到廣播,現在有業者投資設台,當為鄉親所重視,業者此項投資不論基於何種考量,都要提升廣播品質,致力做到盡善盡美境界,不但是服務鄉親,更要把馬祖聲音傳播到地界各地。為此,我們對於即將到來的廣播時代,抱著喜悅之情,也充滿期待。 據報導,電台方面派出專人前往各地進行初步測試,結果發現全縣四鄉五島有一些地方音質不佳,甚至收聽不到;同時,播出的馬祖鄉音也不太正確,針對這些問題,台方正在力求改善。試播的目的即在找出缺失,是一種先前作業,發掘問題就有改進的機會,也是業者求好和負責的表現。 有關地理環境問題不難克服,過去屬於軍方的廣播電台,因為是對大陸廣播,所以設備很精進,不但電波功力甚強,而且設置一座數百公尺高的天線,成為南竿最高的目標。地區當然也就沒有收聽上的死角,只是,當時民間沒有收音機,鄉親無福消受,這是時代因素,民眾充滿無奈。現在由民間獨力經營電台,不但凸顯社會民主自由,更表現地方經濟實力,也為鄉親出了一口氣,可是其設備如何?關係到發射功能和收聽品質。我們希望電台的電波,不僅要涵蓋所有島嶼,更要擴大到世界各地。 至於鄉音正確與否,這是屬於節目範疇,而節目則是廣播電台經營成敗的關鍵。單就鄉音來看,地區學校推動母語教學,曾邀請大陸教授前來指導,受到學校和學生的歡迎,未來廣播電台製作母語節目,如果需要當然也可以比照辦理。廣播也是一種教育,國內外很多以商業為主的廣播電台,依然製作教學節目。馬祖電台可以和學校合作,將母語節目教學化,既能達到娛樂效果,又有教育功能,社會大眾和在校學生均受惠,這個方向值得思考。 節目既然是廣播電台最大的挑戰,未來的節目製作方向,鄉親自然關切,大家如果收聽國內廣播,就會發現由政府投資的電台,節目往往不夠生動,聽眾也不多,民間則趨於多元化,節目貼近聽眾。事實上,在以廣告為生存條件的廣播,缺乏優質的節目,也就失去廣告市場,注定失敗命運。馬祖廣播電台在沒有外援的情況下,如何提升節目水準,得到聽眾認同,必須深入思考。我們期望,未來的節目,除了強調地方人文特色和風俗民情之外,也要有國際視野。 廣播電台,地方鄉親都知道,但卻無緣收聽,不久有了自己的電台,自然很高興,但是在收聽品質方面,他們也所有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