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十元的「銅鑼燒」,因為裡面有一隻死蟑螂,消費者依法向消保單位提出申訴,結果獲得六千六百元賠償,這件事所透露的訊息,不在於獲賠金額多少,而是消費者權益得到尊重。現在是消費者抬頭年代,一旦權益受到損害,就應該據理力爭,有句宣傳詞「不要讓權益睡覺了」,權益是屬於自己的,如果大家不爭取,損失還在其次,重要的是鼓勵業者不法行為。 近年來,國內由於經濟繁榮,商業活動熱絡,也衍生許多問題,在商業交易過程中,常常因為商品品質、價格或斤兩發生糾紛,有些消費者個性內向,抱著「吃點小虧」無所謂的心理,往往不予追究,這是個人行為,旁人無權干涉。但是,大家默默承受的結果,讓商人自以為是,甚至變本加厲,導致整個商場信譽破產和失序,影響十分深遠。 地區長期實施軍事管制,導致社會封閉,在那個年代,民眾只有聽話,沒有自己發表意見的權利,久而久之,養成保守心態。即使現在地方已經開放,人民享有充分的自由,部分中老年人依然如此,因此,對於許多事務「得過且過」,即使買賣出現一些問題,也很少加以理會,於是採購到價格不合理、品質不佳商品時,有時還會把問題歸咎於自己運氣不好,不太願意張揚,這種想法,顯然脫離現代社會思維。 建立一個公平社會,是現代人追求的目標,商業活動涉及到權益,當然不能例外。基於此,最近幾年,國內掀起消費者保護浪潮,在政府方面,從中央到地方設置層層消費者保護系統,民間也有類似組織,不僅接受消費者申訴,而且主動出擊,電子或平面媒體三不五時出現商品檢驗訊息,提供消費者參考,進而造成業者警惕和壓力,任何商品必須合法,而且遵守市場機制,才是生存發展之道,否則就會受到消費者排拒,便有失敗的危機。 其實,地區的消保網也很嚴密,連江縣政府設有消保官和消費者服務中心,警方也是申訴的對象,但是,這些組織和人員,卻很少排上用場。市場這種「平靜」狀況,有兩種可能,其一,商家都很誠實,其二,消費者息事寧人,就我們的看法,地區市場並不誠實,依然存在一些不法情事。例如,在 SARS期間,地區口罩嚴重缺乏,就有商人哄抬物價,一只成本不到幾塊錢的紙質口罩,竟然出價數十元,如果換在台灣,就會遭到檢舉。其次,在各個市場上,也不乏品質低劣、價格偏高的商品,是地區商業發展一大隱憂。 我們特別強調消費者權益,在於建立一個公平、信譽而有秩序的市場,今天的馬祖,已經是個國際性觀光島嶼,隨著地方觀光業成長,國內外觀光客在地區的消費,必然水漲船高,我們的商譽,如果無法建立,不僅影響消費者權益,馬祖的形象也受害。當觀光客減少購物,甚至不在市場消費時,地區以觀光業為主軸的產業,還有什麼希望,值得地方各界深思,而建立商譽應該從消費者權益做起。
消費者權益,應據理力爭
- 200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