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炮具有危險性,少燃放為宜

  • 2003-12-12
 有鑑於國內鞭炮對社會安全的威脅,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在呼籲,今後辦理民俗才藝等各種活動,應以播放爆竹音效方式,取代實際燃放爆竹煙火,民間活動也要多加宣導。地區鄉親對於燃放鞭炮特別熱衷,節慶需要它、喪禮也用得上,其他種種典禮、祝賀活動,更免不了放鞭炮。如果有統計,地區每年燃放的鞭炮量,在全國縣市中(以人口作比例),可能是最高的。這種高密度的燃放鞭炮,對社會安全、安寧以及環保,都造成相當程度的破壞,的確不能輕忽。我們以為,政府既然強調今後辦活動,以爆竹音響取代鞭炮,就應該「以身作則」,同時大力宣導民間節制,使地區的鞭炮熱度逐漸降溫,塑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 據報導,台澎金馬因為大量燃放鞭炮,每年要用掉二千三百萬條炸藥,以全國人口計,等於每人十條,數字當然驚人。這些炸藥分別儲存在六十八個大大小小的庫房內,形成不定時的「炸藥庫」,一方面有爆炸的意外顧慮,一方面又怕落入恐怖份子之手,對整個社會具有潛在的危機。前不久,台灣苗栗發生巨豐爆竹工廠大爆炸,造成慘重傷亡,令人傷感。國內民間之所以會如此大量製作鞭炮炸藥,當然在於市場銷路,因此,只有國人減少或避免燃放鞭炮,才能降低炸藥存量。事實上,現在台灣許多新興社區,已經禁止放鞭炮,其實在公寓或大廈居住,也無處放鞭炮。 地方鄉親注重民俗節日活動,對於傳統的鞭炮,原本就很喜好,現在大家生活改善,更有經濟能力,特別是兩岸小三通之後,大陸廉價鞭炮進來,鄉親對鞭炮的使用愈來愈高。從春節到元宵這段時間,是放鞭炮的熱季,幾乎天天都聽見鞭炮聲,大眾不但要承受噪音,而且還要清理鞭炮燃放後的紙屑,最辛苦者莫過於清潔工人,他們忙於大街小巷清理工作,我們更重視的是,這種無限制的燃放鞭炮,對社會負面影響。 地方上的喜慶、喪事都放鞭炮,是喜?是悲?使鞭炮的功能很難定位,但是可以確定的是,鞭炮要不要放?要放多少?完全取決於當事人的想法。許多鄉親遷居台灣,他們對於燃放鞭炮,就得入境隨俗,如果住在大廈,這座大廈又禁止放鞭炮,他們即使百般不願,也不得不遵從,由此可見大環境是可以改變風俗習慣的。當然,我們並不認為地區應該完全禁放鞭炮,因為許多禮俗不能改。事實上,舉辦重要慶典時,鞭炮可以增加現場氣氛,只是,應該儘量減少,最好能夠以爆竹音效取代,現代的音效十分逼真,既省錢、環保又安全。 基於鞭炮對社會安全和環保的影響,我們希望先從政府做起,今後儘量播放鞭炮音效,至於民間,政府也要大力宣導,畢竟鞭炮在民俗風氣活動中,只是配角而已,能放也好,不燃放也無傷大雅,政府和民間有此共識,地方販售鞭炮的廠商減少了,社會安全又多了一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