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積極作為保護馬祖生態

  • 2005-04-03
 馬祖鯨豚生態資源調查團隊王愈超博士一行日前為鯨豚生態向政府請命,專家直指馬祖海域過於密集的定置網,是鯨豚生態所面臨的最大危機。事實上,不僅只是鯨豚,密集定置網可以說是海洋生態資源的殺手,在政府與民間一致推動生態保育的同時,是不是應該有更積極的作為來保育這些珍貴的資源,正如同過去我們致力於保育燕鷗生態劃定保護區一樣,鯨豚出沒的航道水域也應加以淨空。
 在全球保育觀念的倡導之下,維護自然生態成為地球村成員的重要使命,世界各國都在學習如何與大自然和諧相處,馬祖既然得天獨厚,有這些列為保育類的生物選擇棲息或洄游過境,我們的保育工作當然也不落人後。在面對大批越界捕魚的大陸漁船威脅之下,談及保育顯得有些力不從心,從過去多年地方政府、民眾、海巡致力於燕鷗保育的經驗看來,比較缺乏的是積極的作為,這當然與地方資源有限有密切關連,中央農委會只負責劃定燕鷗保護區,並無實質提供保育的資源,令人遺憾,如今除了燕鷗之外,又多了鯨豚,理應更能獲得中央的重視。
 民間保育團體往往對政府具有某種程度的影響力,這一次馬祖鯨豚生態調查團隊向地方政府請命,縣長陳雪生對此也甚表重視,只要是做得到的,一定全力以赴,其中一點就是向大陸傳達越界捕魚的訊息,希望大陸方面基於全球生態保育的立場,約束過度捕撈的情況,雖然這方面的要求很難看到具體成果,但至少讓此訊息擴張,如果能夠因此而喚起其它國家的重視,保育團體對抗列強的例子不是沒有。因此,馬祖鯨豚調查團隊在向地方政府請命的同時,也可以透過民間保育團體的力量向中央發聲、向世界求援,讓生態破壞者感受來自國際的壓力,效果就更佳。
 大陸漁船在馬祖海域密集的定置網非一朝一夕形成,想要全面的杜絕談何容易,現階段也只有請海巡加強巡邏查緝,不能做到全面淨空,至少也應為鯨豚生態保留一塊淨土,在此建議,依據此次鯨豚調查發現,最密集的海域或水道列為海巡的重點查緝區域,只要有發現下網,立即予以清除,一次兩次不見效,十次八次總有嚇阻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呼籲中央加強馬祖海巡的裝備及人力,以優勢的警力方能達到守備的目的,尤其是在國軍改變外島作戰策略之後,海巡與岸巡成了馬祖重要的守護者,任重而道遠。
 值得慶幸的是,馬祖鄉親的保育觀念已經從無到有,也獲得保育專家的肯定,就以燕鷗為例,大多數的漁民鄉親都能遵守政府規定,雖然對漁民可能帶來不便,但大家已漸漸體會到保育工作的重要;但令人遺憾的是,大陸漁民的保育觀念淡薄,甚至是反其道而行,炸魚、電魚、濫捕就是鐵證,要在短時間內改變大陸漁民的觀念不可能,所以只能採取更嚴厲的措施來管制海域,未來不僅要積極的管制,更希望能積極的推動介入式保育,提供更適合的生態環境,則資源生生不息,因為保護這些野生生物就等於保障馬祖能永續生存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