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馬祖的軍醫院七月一日將要裁撤,引起民眾一陣恐慌,經軍醫局解釋後,裁撤並非關門,而是改編為野戰醫院,但民眾依然質疑外島醫療品質多少受其影響。的確,在一般民眾還認為醫療品質是「亟待改善」的問題之一時,軍醫裁撤的影響是心理因素大於實質感受。隨著國軍精實案不斷落實推動,軍醫走入歷史是遲早的事;因此,與其耽憂軍醫裁撤可能帶來的衝擊,不如由縣立爭取升格為署立醫院來使力,對於改善醫療品質才有實質幫助。
外島居民與軍醫之間的關係從戰地政務時期至今一直存在某種程度的依賴性,儘管近年來,縣立醫院及各鄉衛生所在醫療服務品質提升上已有成就,但仍然造成一般民眾認為醫療有待改善的刻板印象存在,尤其是南竿以外的鄉島,軍醫與衛生所同樣受重視依賴的程度雖有降低,但還是有,如今軍醫局宣布外島軍醫院要裁撤,造成民眾恐慌是可以理解,民眾因為長期對醫療品質有所期待,任何與醫療有關的動態都備受關注。馬祖軍醫院的裁撤案,經衛生局協調後確認,其實只是在名稱上改為野戰醫院,相關的設備並沒有跟著裁撤。但眾所皆知,軍醫院改為野戰醫院後編制必然有所調整;也就是醫療人員的陣容跟著調整,因此,在面對軍醫院裁撤這股不可抵擋的趨勢之時,一方面希望以完善的配套減緩衝擊之外,思考縣立醫院升格才是長久之計。
縣立醫院的醫療品質在最近幾年有大幅的進步與突破,其中本土專科醫師的養成政策是重要關鍵,但在面對未來軍醫院裁撤後,部份軍人就醫轉向民間醫療院所的可能性大增的前提下,現有的民間醫療院所不論是空間、人力與設備都顯不足。根據統計,最近兩年縣立醫院及北竿衛生所軍人就診的人數已經大幅增加,以後只會多不會少,相對也使軍民之間醫療資源的分配產生變化,在外島軍民資源共享的前提下,縣立醫療院所沒有理由拒絕軍人就醫,如果軍醫裁撤是中央的政策,那麼縣立醫院的升格之事也應同樣獲得中央的重視與支持。
目前地方民間醫療所面臨的最大困難是編制上的不足,儘管衛生部門已經在既有的人力下做最有效的分配運用,一般民眾仍然有就醫不便的感受,尤以離島最為嚴重,爭取擴編是提升醫療品質的首要工作,這一點,地方政府已經積極在推動,關鍵還是在中央的態度。醫療品質改善是一項永無止盡的工作,即使是醫療資源最先進的台北市,居民的滿意度也才勉強過半,更何況是資源缺乏的外島,但地方政府過去在醫療服務上所做的努力與突破,仍然值得肯定。按照軍醫局的說法,現階段軍醫院的裁撤對於一般民眾而言其實是沒有太大的影響,但以後的影響會隨著軍民人數及就醫習慣上的消長而有所變化,積極爭取強化民間醫療院所的設備與人力是必須要走的路。軍醫在馬祖軍民醫療服務史上有不可抹滅的貢獻,軍醫院裁撤算是完成階段性任務,取而代之的應是現代化的醫療服務品質。
軍醫裁撤是必然趨勢
- 2005-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