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處理多循環少累積

  • 2005-04-11
 最近有關垃圾南運的問題廣受討論,贊成與反對者皆有,不論這項政策是否要推動?環保議題受到重視是議題之外另一種收穫,不論南運與否,各鄉島積極落實資源垃圾回收是當務之急,尤其是靠掩埋為主的離島鄉,零汙染、全分類是環保的政策與目標,如何落實,需要全體軍民共同的配合。
 連江縣環保局近年來推動資源垃圾回收及廚餘回收工作不遺餘力,這兩項環保政策在馬祖推動是觀念上的改變難於實際的操作面,目前推動試辦的有南北竿兩鄉,環保部門計畫逐步推展到莒光、東引地區,而南北竿在實施資源垃圾回收之後,確實達到垃圾減量的目標,但北竿地區民間的資源垃圾回收仍然有待改善,從剛啟用的風山掩埋場就可以看到,一般垃圾之中仍夾帶數量頗多的所謂資源垃圾以及不適合掩埋的垃圾,這將使得掩埋場壽命大幅縮短,環保局預估,北竿的資源垃圾回收如果再做確實一些,每天的垃圾量可望由目前的平均二點五噸降到二噸左右,掩埋場壽命可延長百分之五十,而環保局也評估,四鄉島中軍中資源垃圾回收又以北竿最好,部隊是馬祖垃圾來源最主要的一部份,因此,軍中的環保工作也是重點。
 推動所謂環保零汙染、全分類是終極目標,在南運垃圾政策尚未明朗之前,各鄉島興建垃圾分類場的必要性與急迫性都優於掩埋場,南竿目前有焚化場,其它鄉都為掩埋場,垃圾的終端處理目前看來非燃眉之急,但不能沒有長遠的考量。垃圾分類場可以將資源垃圾回收工作做的更加澈底,相對垃圾減量的效果會更好,真正需要掩埋或焚化的垃圾減少後,環保的負擔與壓力因此減輕。在馬祖現階段僅有南竿一座焚化場的資源前提下,垃圾南運集中焚化確實是符合效益的考量,不論垃圾是就地掩埋或南運焚化,分類與回收無疑是最重要的第一步。
 另一項重要的環保政策是廚餘回收再利用,廚餘是造成環保汙染的重要來源,以前各鄉島都有養豬戶,廚餘不是問題,目前除了南竿之外,其它鄉島沒有人養豬,一般的廚餘都當做垃圾直接被丟棄,也成了垃圾場惡臭的來源,有些靠海的部隊據點,廚餘都直接入海,長遠來看也是汙染源,環保局計畫在各鄉島都成立廚餘回收場的計畫應儘早落實,廚餘回收之後製成有機堆肥,用在農業、園藝,對於馬祖都是好處多多。
 環保是永無止盡的工作,馬祖地小島散,環保政策尤其重要,掩埋場有選址及壽命問題,焚化場普及率不高,環保署亦不鼓勵繼續興建,垃圾減量是對環境維護唯一可以做的工作,明年開始,馬祖也將實行垃圾強制分類的措施,軍民如果現在不開始配合政策,將來不但垃圾減量有問題,因觸犯環保相關法令的問題與困擾才是最令人頭痛的。垃圾處理無非是一種循環與累積的關係,加強循環,減少累積,就是環保政策的最高指導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