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環境改變 商家經營型態也要轉換

  • 2005-04-14
 因時空環境轉換,金馬兵力減少是必然趨勢,地方商家在籲請國防部維持一定兵力之際,也要自我調整、思考、應變,尤以經營手法、策略及方向必須有所轉變,才能永續樂業,安居馬祖。
 過去,各島滿山盡是營區陣地,每逢假日就是民眾業者「淘金日」,除週四莒光日之外,各部隊輪休放假,從上午至晚間電影散場,整日消費十分驚人;到郵局開辦刷卡轉帳業務時,一天刷卡也是入商家口袋。至民國八十年前後,兩岸關係和緩,再到解除戒嚴,部隊除逐年遞減之外,副食品再向台採購,市場消費力頓時走向下坡。
 早年,駐守官兵固定而廣大,商家業者還不完全明瞭經營手法,仍可賺到錢;如今,大家很會賺錢,但是賺不到錢,主要是兵力少了一半以上;現在入夜之後,不少村落街道已拉下鐵門,除少數幾家卡拉OK、小吃店興旺之外,幾乎呈現歇息狀態。
 大環境的改變,我們除心情要改變之外,業者經營手法、投資策略及方向也要轉變,若是仍保留過去傳統思維、舊有框框,務必面臨汰劣的命運。以消費意識抬頭,顧客要的是品質、品味,而不是過去被迫性接受,現在想維持一定業績,的確要花心思,且做得也很辛苦。
 不過,在消費族群角色變動之後,我們業者在經營觀念、方向也要更動,就是對象鎖定在地的及來自台灣在此定居的,加上駐軍消費,必須做三合一的思考,而不是抱持過去不講究、不創新的土法煉鋼。固然,地方消費人口有限,但是消費力仍可開發,只是如何開拓市場商機。綜觀民間經營型態市場品項、材料還是無法升級,經營手法、服務品質還是無法細緻。
 以餐飲小吃來說,大桌還是大桌,燒出菜餚永遠不變,價碼動輒數千元,消費者一次還可以接受,再上門就難了。再者,一般小吃口味也是一貫菜色,也永遠打不出特色。
 近年,咖啡味也在街角、巷尾飄起;雖然,喝咖啡風氣不算鼎盛,但基本的在地消費族群及遊客仍有,而未來市場也具潛力,希望業者在材料、調製上要再升級,同時,價格也要向下壓,以量來取勝。
 隨著部隊裁撤,民間商機籠罩在「度小月」的窘境,業者莫可奈何,地方政府也深深感受,一直拉抬觀光人氣,當然短期內無法刺激買氣,但是方向是正確的。
 我們在呼籲中央重視外島生計之時,在地的商家也得自我調整、思考、應變的是面對未來如何走出困境,迎向新境。調整的是經營型態,必須學習精緻、服務的取向,不管餐飲、雜貨、特產,在品項、等級上作突破,而不是停留在一般等級貨品上。
 最後在經營思考、應變上,走出大雜燴店鋪窠臼,吸取新的服務資訊、引進適宜在地的發展方向,並突破一窩蜂的走向,創造自有品牌,以順應現今時代潮流。
 俗語說:「生意是生出來的主意」,有好的主意,才會有好的生意;我們也常聽說,生意是人做出來的,其實一點也沒錯。在馬祖也賺不到大錢,要賺小錢也不是非常難,端賴自己如何有好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