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促軍醫改由衛生署接辦

  • 2005-04-15
 縣立醫院要不要改為署立,目前並不是重點,關鍵則在軍醫縮編後,兩院的醫療資源是否能整合再升級,以改善軍民醫療品質;若是醫療環境無實質精進,改署立也只是換個招牌而已,反而無濟於事。
 在凍省之後,台灣原二十幾家省立醫院改由衛生署接手,金馬縣立醫院是否改制署立搬上檯面討論,因各有利弊,並遠在島外,同時未必完全受惠,地方衛生、醫療部門則持保留態度。今年因國軍醫院將予縮編,金門醫療作業面臨挑戰,原本傾向改制署立的金門縣立醫院將予七月歸屬署立,並爭取軍醫院也改由衛生署接辦,使得改制歸屬的問題再度引起討論。針對軍醫改由衛生署接辦,地方衛生主管部門則認為是理想作法,除可維持現有運作之外,也可與地方醫療資源做連線整合。
 金馬兩地醫療作業相比,金門軍醫院因過去為前哨重鎮,地位比馬祖來得高,駐軍人口數又多,其設備、人力均在馬祖軍醫之上,軍民依賴度也高,因此,軍醫縮編對當地醫療衝擊甚鉅。反觀馬祖近年軍醫的設施、人力均不及縣立醫院,不少部隊官兵都在縣醫掛診,問題是軍醫縮編之後,則更增加縣醫容量負擔,以後門診排隊可能耗費時間,病床的需求增大,所以,衛生部門只希望軍醫能維持現狀,或再精進,也可相互受益。
 外界可能會認為縣立醫院改為署立醫院,是地位升格,但並不代表醫療升格;或許只是招牌變大,人力、空間並沒有變大。因為衛生署每年補助地方的醫療、公衛的經費沒有短少,改不改並不是重點,關鍵在於管理、規劃。
 台灣省立醫院改制署立,其型態沒有多大變化,反而二十幾家的數目,讓衛生署無法完全兼顧,經營好與否,是在人的管理,尤其是醫院在於管理,在於長期規劃。
 地方自治之後,地方醫療升級,在於這十多年來長期規劃,由蓋大樓、設施增添、人才保送、人力培訓、北市醫療合作、專科醫師駐診、空中救護建立,與健保局、衛生署的良好互動、補助,使得逐年增強。當然,一切以經費為前提,只要衛生署補助沒有中斷,改不改署立並不是最大重點。經營地方醫院,強調在於人的管理、地方的背景、地方的狀況,在地的我們比較深入,鄉親的需求也容易體認。
 現階段的地方醫療環境、配置,最迫切的是軍醫資源的規劃;如今傳出金門軍醫將由衛生署接辦,我們希望馬祖軍醫一併辦理。立委曹爾忠也已針對此案向衛生署提出質詢及要求,衛生署回應近期將來馬實地評估。
 軍醫縮編,金門衝擊最大,馬祖也會造成負荷,唯有衛生署接手是最理想的作法,利用兩院的人力、設施做資源整合,受惠的才是馬祖軍民;而軍醫縮編,縣立改署立,只是掛的招牌變大,醫療資源沒有變大,也是無濟於事。
 醫療是馬祖的一件大事,尤其離島仍缺本土醫師,我們希望軍醫升級,縣醫精進,兩者整合資源,提供軍民生命的最佳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