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生活在一個島上,彼此認識、熟悉,且非親即故,過去半個世紀,一起經歷成長,一起走過歲月,有著共同記憶,有著共同情感。在走進新的世紀之際,地方最需要的是一份凝聚、共識、體諒、配合,而不是鬆散、激化、憎惡、對立,這樣只會付出社會成本,削弱前進力量。
戰地政務時期的威權統治,箝制人民思想言論,民眾悲情壓抑心頭;到回歸地方自治,人民當家做主,意見自由市場活絡,多元的聲音迸然而發,這是民主可愛珍貴的地方。不論公共建設、大眾事務,人民有表達之權利,而言論自由也是一切自由的基礎,不同的聲音不能也不容許被消滅,亦是一個地方進步的表徵。
再說,選舉是自由民主的象徵,沒有選舉,就不能代表民主,唯有透過選舉,才能彰顯自治的精神。地方經過大大小小選舉,雖然順暢、平和,但每經一次選舉,或每面對一次選舉,不是撕裂情感,就是製造激化。
意見自由市場的活絡,指的是意見表述及言論訴求是理性、善意,而摻雜動機、私利或是蓄意攻訐、批判,甚至製造分化、對立,這不是大家所樂見,也是不容許滋長。
平情而論,地方瀰漫一股主觀判斷的言論,或是以批判取寵大眾,或以市場區隔討好,甚至製造耳語傷害。地方大多數以息事寧人態度以及不熱衷訴訟,致使主流民意遭受扭曲,也淹沒了事實真相。
以現今社會上的聲音,主觀強勢的人似乎唯我獨尊;其實,沉默著佔大多數,不完全認同主觀者說法,只是不願表達意見。意見也好,媒體也好,言論也罷,能夠得到掌聲,不是聯想力豐富的說法,而是提出服人的構思、規劃。
地方充塞著主觀意識氛圍,對地方長期發展是一種無形的殺手,尤以主觀言論、主觀判定,容不下他人的解釋、看法,只要不同的陳述,就摒除門外;久之,聽不進他人的說法,更無法容納相左的意見。
小地方是有溫情,但也有矯情;不容諱言,視野、器度、格局也是陷入框框,總認為自己是最強、最超然、也最乾淨;還有,自己所做的總是合理化,他人所做的都是不當,再用放大鏡檢驗對方,我們社會如何凝聚、包容、體諒、配合。
一連串的選舉接踵而至,有志服務的人,必須透過選舉檢驗,意願高低端賴個人經營實力評估,而不是為製造對立,慫恿他人打擊對方,以達個人之慾。選票是一張張累積,一個人只有一張票,為反對而反對,或個人喜惡恩怨去激化,並不符合民主自治的機制和精神。當然,選舉是選賢與選能,是由全數公民來決定,選票才是最後檢驗單。
多想一下自己,多關懷一下他人,站在他人立場看問題,多體諒一下對方,你的心境才會美麗,而不致於起伏。
地方多一份凝聚、共識、體諒、配合
- 2005-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