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客輪改善 取得平衡折衷方案

  • 2005-04-19
 在考量現有載客量及業者生計之下,南、北竿海上運輸找出一個折衷方案,就是業者將現行的五艘舊船全部淘汰,再造三艘同噸數的全新客輪加入營運;若未來載客率增高,再行增加航班或以較大噸位船隻加入航班。
 因去年旅客流量創下新高,南、北竿往返人數達十三萬人次,地方交通部門曾規劃在今年年底東北季風起,委外僱用較大如四十九噸級客船,一則航運工具升級,二來符合未來需求。
 交通部門在規劃之時,首先與現行的業者進行溝通,希望業者配合,同時與北竿民代交換意見,以建立共識;經過多次協調,業者考量營運生計、投資成本及目前實際流量,以及公部門分析,避免造成資源浪費,在權衡輕重之後,雙方找到一個可接受的平衡點。雖離觀光客及旅客所期待還是有段差距,但考量現有載客量及業者生存,此為現階段評估之較佳方案,但也不排除未來增班因應或以較大噸位船隻納入航班,因應實際需求。
 船隻噸位升級之規劃,主要是旅客流量增加,一般認為,把船加大;去年旅遊旺季時因旅行團多,整點航班造成一位難求;同時曾發生搶位跳船事件,致使旅客反映噸位升級、容量加大。
 後經交通部門考慮未來市場需求,對旅客反映當可以接納,也規劃把噸位升級,而業者生存、投資成本等,在輔導民間營運及實際狀況,公部門也要作考量。基於估算目前旅客流量每班平均十五人,且航距近、班次密集,以及政府虧損擴大,並評估未來三年觀光市場流量需求,經最後結論,現階段仍權宜以二十噸以下、航速二十八節、載客人數每艘五十人,至少三艘全新客輪加入營運,並對以往旅客不良印象之問題納入考量。
 平情而論,地方海運業者在十年前,為改善南、北竿海運運輸,集資購買客輪,提供旅客便利交通,扮演先鋒角色,對海運升級有正面的貢獻。近年,因船隻老舊,速度大不如前,以及在艙內空間設施未予強化,服務態度等也遭致旅客抱怨。
 在消費意識抬頭年代,各行各業以客為尊是不變的定律,服務品質升級更是永續經營唯一的法寶,島際海運也不例外。公部門在兼顧地方特殊情況、實際發展、需求及業者生計,做了一個全盤考量,並不是讓步,而是折衷方案。我們希望業者體會公部門的良苦用心,在新船加入之後,服務品質、班次機動調整、艙內設施以及航速上都要力求完善,免得遭受旅客質疑與批判。
 每個地方都有它的特殊性,當然,市場自由機制是一定要走的路,但在馬祖必須要做多元考量,輔導在地及永續經營可以體諒,不過,業者也要加倍努力服務,做好自己的角色與功能。同時,在未來營運方向更要放遠眼光,做長遠的計畫,才能符合社會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