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澳、清水、珠螺濱海新面貌

  • 2005-04-21
 只要鍥而不捨地向前,總會走出一條新路,配合珠山電廠興建而開發的福澳、清水、珠螺景觀大道及整體工程在春暖花開之際,順利完成發包,不僅為地方再添一項重大工程之啟動,也象徵地方建設再躍進。
 為因應南竿未來電力之成長需求,在取得共識、體諒及配合後,珠山電廠排除層層困難下施工,為整體開發電廠周邊環境,地方政府也積極規劃及構思,並奔走爭取台電等部門支持,以帶動地方發展及願景實現。
 近年在經濟不景氣,中央總預算年年下降,縣市爭取建設經費十分吃緊,除執行延續性的重大工程之分期補助外,再爭取增加新建設補助經費著實不易,富的縣市可自籌財源,窮的縣市只有勒緊褲帶,並尋求其他財源。
 施政有它的延續性,以建設工程來說,地方這三年來,中央分配補助預算,必須執行的南竿機場興建、福澳國內商港、珠山電廠等屬重大工程,佔一定的支付比例,也排擠其他新的建設規劃;因此,在統籌預算內,剩餘的已有限,有心生火,地方苦的是無米之炊;外界在過去曾責難缺少重大建設,只是大家不完全明瞭施政的困難度;當然,民眾的期待心情可以理解,不過,鄉親也要從雙向角度看問題。
 施政有它的時間性,從規劃、運作至定案,一是需要時間奔走,需要協商規劃,更需要程序,不是說做就做,尤以公部門的計畫案,一切得照程序跑,不像私人企業,決策者說了就算。
 走過這三年,從去年山隴海堤至今年新生地整體開發動土,再到清水、福澳外環道路及海埔新生地整體工程發包,皆是一億以上工程,這不是一天、二天運作成功,而是過去二年的奔走、規劃、爭取促成。
 地區近年積極推動觀光旅遊,以「觀光立縣」為發展主軸,這兩年多來推動「海上桃花源」計畫,為觀光發展跨出一大步。
 基於上述縣政推動方向,同時配合珠山電廠之興建,並整治日益荒廢之清水港澳,改善福澳至清水、珠螺段之海岸景觀,藉清水外環道至福澳海堤整建規劃之際,利用堤頂道路之規劃,就珠山電廠聯外道路、資源保育、海岸防護及景觀維護作一整體考量,創造景觀據點及親水空間,開發更多觀光資源。
 這項整體工程目的可歸納三點,一是闢建清水至福澳、珠螺海濱景觀道路,提供行人及自行車專用觀景道路,闢建一處優良之濱海眺瞰風景的觀光遊憩點。二是清水海堤(突堤)新建,提供小型漁船泊靠,滿足清水村附近居民需求與有效的發展海洋休閒遊憩資源與潛能等。三是填築清水新生地,興建親水公園廣場及配置休憩設施,改善居民生活品質,開發觀光景點以提高經濟效益。
 在整條串聯福澳、清水、珠螺的觀景動線上,有自行車道、步道、聯外車道,還有海釣平台、觀海涼亭,將是馬祖最美的一條濱海道路。
 大眾的期待,是一個驅動力,公部門的行動,不管是一小步,還是一大步,只要堅持希望,規劃方向就是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