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隴菜圃再開發要做整體考量

  • 2005-04-22
 隨著寸土寸金行情,以及土地價值再利用的呼聲,山隴菜圃的使用性,公部門可算首次公開碰觸,並搬上檯面提報及討論。茲事體大,的確要慎重規劃,做最完美的任務執行。
 這塊一公頃的菜田,從戰地政務時代列為農業用地,絕對禁止興建住宅的規定,至地方自治的都市重劃列為公園用地,延續威權年代的餘痕,主要都是景觀、綠地的考量及需求。另一個促成過去一直保持原貌因素,是地主太多,要整合意見,實非易事。
 在時代潮流驅使下,地主觀念改變,有它的形成背景,一是菜量需求降低,二來土地行情逐年翻紅,三是再利用的價值更高,促使部份地主的傳統認知被推翻,願意來個扭轉,充份發揮資源。
 近年由於車輛成長快速,山隴停車空間不足的困擾,尤以縣府大樓前一位難求,對於菜圃改為地下停車場及添做府前廣場的聲音逐年加大,民代也在各會議傳達底層的需求。
 目前大多數的地主對變更為商業區不反對,當在使用價值行情上看漲;而外界對此看法則不一,有的建議保持原貌,是聚落一大特色;有的認為要符合生活機能節奏,以充份利用為第一,開發觀光商圈。
 針對地主已初步達成再利用、再開發的共識,工務部門就此項涉及都市計畫變動程序,在四月廿日都市計畫通盤檢討會議上,特別提出討論,經披露之後,成為大家關心的焦點。有了廣泛討論,有了不同意見,匯集之後可以做為取捨的參考。
 土地使用的管理,都市計畫的執行,定當有法規範,有它的遊戲規則,不然隨意使用、變更,豈不市容大亂;而這種約制,則是著眼公共設施保留地面積,建立合理的公共設施系統,提高居民生活環境品質等。
 按都市計畫法,辦理整體開發之土地多為原屬非建築用地變更為建築用地,或低使用價值土地變更為高使用價值之土地,應依規定辦理整體開發,始符合都市計畫實施之公平原則及基本精神。是以,公園用地變更為商業區,須以市地重劃或區段徵收之方式辦理整體開發(亦即結合土地整併的措施),兩者開發方式有其技術上之相異處及優缺點。同時,不是公部門說改即改,有它一定程序、過程、審查。
 再者,整體考量有它的必要性,這塊具馬祖景觀指標的用地,若改為商業用地,需要整體規劃、開發,建構一個適於景觀、觀光、遊憩的生活環境。
 以未來需求而言,爭取菜圃改為商業用地是一個趨勢,但應先行評估開發方式適宜性,地主也要建立共識,再依據評估結果及提出具體意見,供決定是否繼續辦理後續整體開發依據。
 空間的利用,是一個生活區域的動脈,也是生活機能的主體,從評估、規劃、設計至決策,環環相扣,必須謹慎行事,合理利用。山隴菜圃的再開發,是一件大事,公部門也好,地主也好,以及全民也好,多給予關注、寄望,未來真的要開發時,考慮的層面更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