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澳港浮動碼頭之便利、需求及迫切性

  • 2005-09-17
 浮動碼頭有它的便利性,隨著島際交通及兩馬小三通旅、遊客流量雙雙成長下,增強了它的迫切性,地方公部門規劃工作積極進行,並盼交通部重視外島實際需求。
 根據最新的規劃設計報告,福澳港浮動碼頭設置一主走道及支走道均為三十公尺長,可提供三個船席,材質面則採安全結構及耐久性皆為上選的混凝土,並在現有船席空間之下,完工後其所能增加的船席最多。同時,在考量現行營運的船隻之下,其對既定航行動線的影響最小,對於小三通航班的既定航道則沒有影響。另外,一主走道、一支走道空間較足夠,可設置引橋及照明設施,也可利用來展現地區特色。
 先行規劃福澳港是因往返旅客及台商較多及受潮差影響最大,為維護多數旅客及鄉親行的安全與便捷之考量,優先予以興建之外,其他各鄉港口浮動碼頭的設計進度也會持續掌握進度。至於,經費概估福澳港浮動碼頭需三千五百萬元,將向交通部爭取,工程期程近期內陸續完成地質鑽探、工程初步、細部等設計作業;若一切順利,依預定期程,最快可在明年二月發包;而最大關鍵取決於經費撥助。
 為配合小三通,大陸馬尾港增建一座浮動碼頭,不受潮差影響,隨進隨靠,十分方便,往返的旅客也感受到功能性。馬祖因潮差大,浮動碼頭已成為不可缺的港埠設施,過去,在沒有深水碼頭年代,島際間搭船常見爬岩涉水而過;如今,各島碼頭完成建置,帶給大型輪船進出便捷,但島際間及小三通的客船因欠缺浮動碼頭設施,在退潮時上下船必須靠碼頭梯做為通道,稍有不慎,極易發生跌跤甚至落海事件。
 在世界各大港為了克服潮差,大都建有浮動碼頭,國內高雄、台中、澎湖、金門早年也曾建造浮動淺橋、浮動碼頭,淡水漁人碼頭則是目前浮動碼頭較佳的一座,也是我們參考對象。
 以便利性來說,可不受潮差影響,小船進出港不受潮水時間限制,船隻隨進隨靠,旅客就像走進家中小小門檻就可登岸,不必旁人攙扶、拉拔,對遊客的感覺也佳。
 以需求性而言,以九十三年度離島旅運人次,即已達二十二萬人次,無論就旅客安全或地區觀光發展,乃至小三通航運,設置浮動碼頭,的確有其必要性。在大潮水的漲退落差大,島際客輪靠泊碼頭,旅客上下階梯險象環生,年長婦孺者尤為不便,不少遊客更是心生恐懼,以往不慎落海者時有所聞,轉運郵包掉入海中也是經常有之。
 以迫切性部份,除實際需求外,此時福澳國內商港正行施工,是施作的最佳時機,因動員相關設施施工,都是高額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