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立山隴入村道路整建最佳示範

  • 2005-09-26
 在事前完整規劃及先期替代道路具備之後,介壽村入村道路今天開始動工了,民眾不擔心行的不便,也多了一份期待,希望這次所有管路共溝,不再出現電信、電力、水廠等開挖。
 南竿山線主幹道完成,這幾年再種植花卉、果樹,不但開車朋友覺得流暢,休閒散步的人,也覺得走得順暢,遊客更是給予讚美。
 各鄉道路改善、整建,從北竿、南竿、莒光到東引之後,近年各入村道路的拓、整建也陸續展開,如牛角、福澳、鐵板等,大家開車感到便捷、舒適。
 因過去入村道路整建,沒有事前替代道路的規劃,施工起來總是聲音很多,例如半半施工,做一半,通車一半,民眾認為品質不佳,而且耗時費力;如果全面封閉又感不便,施工業者也面對各方壓力,施作起來礙手礙腳。
 介壽村入村道路從福澳嶺至電信局,過去挖得最為厲害,尤以電信委外管路最糟糕,挖了回填不實,造成處處傷痕累累,不僅行車不舒適,也常見機車摔車事件。
 這次入村道路整建,地方政府規劃已久,除考慮電信、電力、自來水管路之外,早先對替代道路先予舖建,如聚英路施作不輸一般道路,環山路也做得不錯,這兩條替代路的整建完成,就是山隴入村道路整建的開始。
 由於考量這條是大眾必經之路,如醫院、機場等是重要場所,採取分段施工,再予銜接,不以半半施作,其作法也是正確的。
 道路施工難免有些不便,不過分段施作,不致於造成太大影響,大家還是要給予包容、諒解,工期二個月,忍一忍很快就過去。
 施工期間,我們有兩項建議,第一是養護期要予足夠,廠商要抓緊時間,最理想是一天三班在施作,讓養護期有多一點時間,不然趕著工期,外界又急著通車,養護期不足,對道路面損害很大。再者,是施工品質如路面超高部份要做的好,車輛轉彎覺得流暢,重點是按設計圖去做。
 另外,民眾最大的期待是,這次做下去,電信、電力、自來水管線等不要再開挖了,如直線管溝之外,橫向管溝也予考量在內,如電信局、學校、法院、醫院前,避免再挖,挖了又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