嚇阻大陸鐵殼船 海巡要重新部署

  • 2005-09-30
 在晴空專案威力掃蕩大陸越界小型漁船之後,除偶見少數在夜間出沒外,地方海域大致恢復平靜,已收嚇阻之效。不過,時序入秋,正值漁汛季節,大陸鐵殼大型拖網漁船開始活躍,以過去曾發生二起海巡隊員遭挾持之衝突事件,此時正是考驗我海巡隊執行能力以及執勤成果,有待專案規劃部署及打擊,來個一網打盡。
 每年秋冬是大陸鐵殼拖網漁船出沒馬祖海域最為頻繁季節,因到了秋風起,魚類豐產,大陸漁民不放過這大好時機,以雙拖網進行撈捕作業,這種大小通吃的捕魚方式,也是馬祖海域資源的一大殺手,與電魚、炸魚一樣,連小魚都無一倖免,對我海洋生態破壞及復育,可謂致命一擊。
 大陸鐵殼漁船雙拖網作業,要在水深之處進行撈捕,所以就頻繁出現在南竿黃官嶼至北竿大澳山、三連嶼一帶東岸海域,範圍較大,不像小型漁船多出沒在西岸近礁一帶,在驅離執勤上較為容易。
 海巡執勤海上任務最大風險在於遭挾持衝突的糾紛事件,以過去兩次的記錄,我海巡隊員被大陸漁船非法挾持,均是大陸鐵殼漁船所為,雖然經我方奔走、連繫都平安回來,但對隊員士氣及心情感受,也產生不良影響及遺憾。
 大陸鐵殼漁船惡名昭彰,不但在金馬海域發生挾持事件,在台灣海域也是有恃無恐,他們雖沒有武裝,但船上都有刀、斧之類武器,而且船上人員較多,大約十人左右,在衝突時常圍集以刀、斧抗衡要脅,所以在執行任務及處理上較為棘手。
 過去,因海巡在巡邏、執勤上,人、艇單薄,尤以單艘艦艇無法採優勢執行,也無法嚇阻。大陸鐵殼船耐撞,在海上靠近驅離時,常以船體撞擊海巡艇,登船檢查時更是危險,既使隊員配備槍械,對方一湧而上,又不能開槍自衛下,遭受挾持是必然結果。同時,海巡艇單艘勤務作業,他們逃逸,更無法包圍追逐,過了海峽中線,只有任之揚長而去。
 這次晴空專案,海巡署一再強調,以增加人力、艦艇外,並持續執行,同時拉長扣押、偵訊時間,以達遏阻之效。對大型鐵殼漁船的出沒,外界認為,進駐了大批警艇,面對過去曾經挾持隊員的經驗,可以以優勢裝備,不會讓歷史重演。不過,優勢的裝備、人力,不代表完全的優勢,在於執行能力與技巧,我們希望海巡在執行的規劃、部署上,必須多作策劃、演練及因應措施,讓隊員熟練各種狀況發生時的應變。
 如何著手掃蕩頑劣的大陸鐵殼漁船之因應策略,仍要採以眾擊寡,密集巡護,沒收網具、漁獲,情節嚴重者扣押,唯有優勢人力、艦艇包夾,才能一網打盡。
 在以眾擊寡方面,大型海巡艦艇至少兩艘圍夾,配以中、小型艦艇合力進擊,在登船檢查時,務必謹慎行之,在人力上必須倍數於對方的人員,方能嚇阻。在密集巡護部份,是不可少的措施,東海岸的範圍,從南竿至北竿,每天密集巡弋,並予強制驅離,不聽制裁者則予扣押,並沒入漁網,人員則予偵訊扣留,給予嚴厲懲戒,否則鐵殼船的陰影,仍然是地方海域資源傷痕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