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生態旅遊 配套不可少

  • 2005-10-03
 生態旅遊已是現代浪潮,近年持續發燒,而且還不消褪。馬祖觀光賣點堅持不賭不舞的原則下,開發生態資源,善加運用,不但可開闢特定旅遊族群,也可炒熱秋冬的淡季人潮。
 海,是馬祖人的田,過去是如此,現在如此,以後還是如此,有好的海才有魚,有魚才有鳥,這就是地方珍貴的生態資源。它是大自然的,不需要人工打造,但需要的是維護之外,還更要宣揚、配套措施,才能吸引遊客的心。
 先說炒熱秋冬的淡季人潮,地方旅遊一般刻板印象定位在春、夏兩季,也就是三、四月春暖花開,一直至夏季暑假檔期的七、八月,到了秋冬九月至十二月是所謂淡季。其實,九月中秋之後,是最適合出遊季節,不熱且涼爽,一件薄薄外套,既舒適又流暢。
 以去年粗估十萬人次的旅遊流量創新高,秋冬季最後一波具加乘效果,不少旅遊團紛紛而來,多為中年以上的成員,也是消費力最強的。
 再說開闢特定遊客族群,秋冬的過境之鳥,漁汛大咬季節,是國內外鳥友、釣友最愛的選擇,其數量不是萬計,而是百萬計。
 地方的燕鷗在黑嘴端鳳頭燕鷗打響國際知名度,夏季雖有賞鷗活動,但配套措施仍不足,來的鳥友只有千人,與比例相差太遠,所以,整體配套完備與否是成敗關鍵。秋冬過境的鳥,可以讓遊客搶得先機,先睹為快,還是有它的賣點,如何做好船隻、行程安排是首要之務。外界建議,執行部門初期可採補貼政策,船票收入由委外的民間業者所得,將賞鳥行程固定化。主題旅遊最重要的就是套票制度,從飛機、住宿、餐飲、路上交通、海上交通都能一票到底,而且彈性選擇的話,甚至包含相關的器材租借等等,當然可以吸引更多有興趣的人。
 地方魚類豐藏,是釣魚樂園,釣魚的人幾乎都知道,除東引之外,其他各島也各具良好釣點,只是部隊管制及配套措施不足,為地方釣魚的熱潮大大減分。
 秋冬是魚兒大咬季節,海域也適合磯釣,如今最缺的是步道的開闢設置,釣友不是不得其道而入,就是用爬的翻礁越岩,十分危險,不少旅客釣興盡失,也只好看海。再者,沒有適當渡礁管道,專屬船的管理嚴格,釣友無法搭乘渡礁,也只有在岸上乾著急。
 各地旅遊競爭厲害,宣傳、包裝、噱頭一大套,最重要的是善加開發資源、配套完備,馬祖的鳥、魚兩大賣點運用得好,從年頭到年尾都會看到旅客的喜悅臉孔。